新起点
粪便
2020-03-13 09:35:02
粪便,又称屎、大便、便便,部分地区俗称㞎㞎,是动物经肛门或者泄殖腔从消化系统中排出的废弃物。食物被生物的消化系统吸收部分养分及水分后,剩余未被利用的残渣,则是属于排遗物的一种。粪便的颜色是由胆色素引起的,呈现棕色,其气味是由粪臭素(3-甲基吲哚)引起的,吸入会对脑部神经产生不适。粪便可反映人的身体状况。春秋末期,尹王勾践为取得屈王夫差的信任,亲尝夫差的粪便,说大王粪便“苦且楚酸”,病快好了,引得“屈王大悦”。二十四孝中亦有“尝粪忧心”的记载,讲述一位名叫庾黔娄的孝子亲口品尝父亲粪便来了解病情。中国史书称烽火台以燃烧狼粪的浓烟来表达讯息。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写道:“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宋人陆佃著《埤雅·释兽·狼》记:“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但也有专家说将“狼烟”说成取狼粪所燃之烽烟是缺乏依据的。粪便是十分良好的肥料,常用的肥料为人或牛的粪便。潮湿粪便燃烧时产生的烟很多,因此中国部分史书称古代烽火台以燃烧粪便(狼粪)的浓烟来表达讯息。干牛粪是很好的燃料,可再生能源,亦可以用于建房筑墙,“捡牛粪”在早期的乡村是一种工作。而粪便经细菌发酵后可产生甲烷,一种可以用于工业或民用的可燃气体。《本草纲目》中动物粪便药共有51种之多,涉及禽、兽、人部三部包括人在内的32种动物。如蚕粪可以入中药,主治眼疾。其他如五灵脂、夜明砂、油虫珠等,皆为粪便入药的例子。中药人中黄的制作过程也需要粪便:“在竹筒中塞入甘草末,两端用竹、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粪缸中,立春时取出,悬当风处阴干,破竹取甘草末,晒干。”《全州志》记载有一种名为“断肠草”(又名胡蔓藤)的剧毒植物,其中一种解药就是“以狗屎调水灌治”。《资治通鉴》的“黄龙汤”是南北朝北齐时代中医郎中给和士开看病开药方子,就是以粪便酿成的药引。另外在诊断方面,粪便颜色、清稀或坚硬,都可以显示人的身体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勾践亲尝夫差的粪便,唐代郭霸也是亲尝魏元忠的粪便,南齐朝的庾黔娄为其父尝粪而得孝名的,成为二十四孝之一。于古印度及埃及,鳄鱼、大象等的粪便被认为具避孕作用。据有关报道,近年来,荷兰和美国一些医院的医生通过下消化道菌落移植(常被称为粪便移植),成功治愈了艰难梭菌严重感染的患者。释迦牟尼曾像苦行僧一样吃粪便修行,“昼便入林中。夜便露坐……至冢间。取彼死人之衣。而覆形体……设见犊子屎。便取食之……日食一麻一米。形体劣弱。骸骨相连。顶上生疮。皮肉自堕。犹如败坏瓠卢……”(《增一阿含经》)。验粪便是验身、健康检查的一种方法,了解病人的内脏及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例如发现粪便见血、消化不良等。而有些人便后会清洗或按摩肛门和屁股,比较不容易得痔疮。在古代,没有冲水马桶,人们要解决排泄的生理需要,最基本的方法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完事后掩埋。在农业社会,粪便由于可以作为肥料,所以在城市,每晚会有专人收集各家各户装在木桶中的粪便 (俗称“夜来香”)。但在工业社会,有了化学肥料,以及人粪的卫生问题,令人们对粪便的印象大打折扣。但近四十年来,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由禽畜粪便等发酵制成的埋肥而产生的有机食品又受到社会的欢迎。古时候人们称大便为“出大恭”,或者“出恭”。明代科举考试的时候,若在考试期间需要上厕所,必须向考场申请一面写有“出恭入敬”四个字的牌子,悬于脖颈,上厕所结束后归还。于是人们把大便称为“大恭”,小便成为“小恭”,后来“出恭”一般指“出大恭”:日本插画家寄藤文平和寄生虫博士藤田纮一郎合写了一本《大便书》的专著,借由绘画的方式,以轻松搞笑的写作手法介绍了关于大便方面的健康知识。马粪大象的粪便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