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3-22 18:53:23
中国上海市 闵行校区(主校区):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徐汇校区: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 法华校区:长宁区法华镇路535号 卢湾校区:黄浦区重庆南路227号上海交通大学(英语: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缩写:SJTU;简称:交大、上交、上交大 或 上海交大),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农等9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华东五校之一,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和全国首批九所985工程院校之一。其前身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清末洋务派政治家、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盛宣怀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后曾易名南洋大学、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后期称为国立交通大学。1959年交通大学分立,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合并原上海农学院,2005年合并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南洋公学由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创办的大学。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推行新政。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在天津创办北洋大学堂后,曾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商讨设立南洋公学。1896年10月,盛宣怀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并附《请设学堂片》奏请在上海设置南洋公学,提议由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提供经费。12月6日光绪帝谕令批准盛宣怀设立学堂。南洋公学隶属于招商局和电报局,校内设置了师范学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怀首任督办。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地区,同为盛宣怀所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在天津一度被迫停办,部分师生因战乱南迁至上海,在盛宣怀的安排下入读南洋公学在上院专门为接受北洋师生所开设的铁路班,直至北方战局平息,北洋师生及铁路班迁回天津。1905年改隶商部,更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7年改隶邮传部,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辛亥革命后1911年到1912年间为南洋大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划归继承清政府邮传部的中华民国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直至1921年与交通部下属的另外三校合并为交通大学。1920年(民国9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以交通部所属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决定于1921年统一学制,统称交通大学,办事处设在北京,是为交通大学第一次合并。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纠纷,叶被迫离职,交通大学存在不足一年即解体。1922年交通大学解体后原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单独成立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后在1922年夏更名交通部南洋大学直至1927年。1927年8月更名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9月,沪、平、唐三校再次合并组成“交通大学”。本部为上海沪校,唐校为土木工程学院,平校为铁路管理学院。是为交通大学第二次合并。对日抗战八年时期,交通大学沪校内迁到重庆,唐校和平校内迁到贵州遵义,而留在上海沦陷区的部分成为伪交通大学。1938年起,交通大学徐家汇校舍被东亚同文书院占用。1945年8月交通大学重庆总校返回上海。1946年国立交通大学从交通部划归教育部,教育部令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平、唐两院分别回迁,平校另独立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与国立交通大学分离。同年12月,教育部下令停办轮机、航海两科。1947年5月约2800名学生曾驾火车赴南京请愿反对停办,是为交通大学的护校运动。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在1949年7月平、唐两校共同成立中国交通大学后,唐校也最终与在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分离。1949年国共内战期间部分师生随国民政府迁台,1958年由在台校友倡议复校,即如今位于新竹市的国立交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交通大学的上海本部更名为交通大学,平校和唐校另合并成立中国交通大学,是为由沪平唐三地构成的交通大学第二次解体。20世纪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参照苏联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对高等学校进行拆分,实施院系改革。交通大学由具有相当规模的理、工、管的多学科大学被拆分成单一的工科大学。大量院系调出。其中理学院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被调到复旦大学;化学还支援成立了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全部被并入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的管理、会计、财务等系并入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部分支援成立了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纺织系分离出去成立了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水利系由严恺带去成立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航空工程系调整到华东航空工程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机电中的电子部分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1955年又支持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机电还支持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此外还分出去支援了上海海运学院等许多学校。交通大学只是从外面调入了一些工科力量,但除了造船得到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支援得到加强外,其余并入的实力都不强。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结束后,交通大学成了一所纯工科大学,实力受到重创。1955年,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同时也为支援西北教育建设,国务院决定在上海的交通大学在1955年至1957年两个学年中分批迁往西安。1956年暑假,西安新校舍落成,学校第一批西迁开始。但由于形势的变化和部分校内师生的反对意见,内迁工作不久中断。虽然所有中科院学部委员仍留在上海部分,但绝大多数青年师生,设施以及档案迁往西安,交通大学开始两地办学。由于上海和西安两地管理上非常不便,195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两部分独立建校,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成立上海交通大学。1961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划归国防科工委,同时接受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领导。学科体系局限于国防相关专业。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交通大学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发展几近停顿。1970年,学校又划归当时的中国海军领导。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在中国高校中进行改革,大胆创新,使学校发展在历经院系调整、西迁、文革的动荡后迎来重要的历史转机。学校以人事、劳动、分配制度为核心,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了教职员的工作热情;学校充分利用交通大学的校友资源,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在当时中国思想还比较禁锢的环境下,在高校率先接受海外校友捐赠,兴建包兆龙图书馆;拓展专业方向,重建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应用理科系以及管理学科,逐步恢复交通大学时期理、工、管三足鼎立的学科布局。学校的这些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肯定。198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七五”、“八五”期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5所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蓬勃的发展使得徐汇校区校舍资源相对紧张。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在上海市闵行区兴建闵行校区并于1987年投入使用。2001年开始,闵行校区作为上海兴建的上海紫竹科学园区的主要部分,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建成后将从原先的2200亩扩展到5000亩的规模,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基地。进入1990年代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先后获得中国政府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支持,被列为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学校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学科布局,成立了生命,人文,环境,药学,法学等相关院系,并于1999年并入原上海农学院,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于2002年成立了医学院。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也取得相当进展。200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签约,共建机械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械工程高级人才,合作开展以来,在科研和教学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覆盖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层次,该国际化项目是中美两国顶尖大学成功合作的典范。2006年两校决定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建立交大密歇根大学联合学院,合作的学科也有了很大的扩展。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大部分院系都与国外知名院系开展了师生交换等实质性的合作。办学成果涌现,上海交通大学的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数量都居中国高校前列。生源质量保持稳定优秀,为中国大陆最受中学生欢迎的大学之一。2005年6月10日,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签署《关于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的原则意见》。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正式合并,成立新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建后的上海交大,成为以工、医、商见长的国内顶尖大学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确定于1995年,其来源是1933年落成的交通大学传统标志性建筑物饮水思源碑。1910年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时期,校长唐文治亲自制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并著文释意。其后交通大学在此校训基础上进行扩充,1920年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校训为“勤、慎、忠、信、恒”,1933年国立交通大学时期为“精勤、敦笃、果毅、忠恕”。1937年颁定16字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图案为齿轮铁砧锤链和书本。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线装书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表明交通大学的创办年份。砧外为齿轮,内部为一船舶形状,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校徽有24齿和48齿两种规格。1925年4月8日校庆交通部南洋大学向师生和校友征集校徽,年底确定了将当时在校学生徐震池和杨恒的设计稿合二为一的样式,并于1926年1月23日校长凌鸿勋发布公告实行。上海交通大学并未采用同源的西安交通大学和国立交通大学所采用的1943版交通大学校歌。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校方根据1909年的校歌制定了新校歌,但未被广泛使用。歌词依照1909年版略作修改,曲调仍然寄调基督教赞美诗《信徒精兵歌》。警、警、警,黑种奴、红种烬,黄种酣眠鼾未竟。 毋依冰作山,勿饮鸩如酝;焚屋漏舟乐未央, 八百兆人,瞥眼同一阱,醒、醒、醒。警、警、警,胚羲轩、乳孔孟,神明摇落今何剩? 碧眼红髯,仿佛流风韵;不耻为之奴,转耻相师证, 漫漫万古如长暝。醒、醒、醒。警、警、警,野吞声、朝饮恨,百年养士期何称。 毋谓藐藐躬,只手擎天臂一振;毋谓藐藐童, 桃李成荫眼一瞬,自觉觉人、不任将谁任?醒、醒、醒。警、警、警,水东流、日西轫,朱颜弹指成霜鬓。 策驽马、追八骏,九逵之衢苦不迅。矧乃缒藤凿迁径, 玩物愒时,买椟珠谁问?醒、醒、醒。珠光灿,青龙飞,美哉我国徽;a 醒狮起,搏大地,壮哉我校旗。 愿我师生全体,明白旗中意, 既醒勿睡,既明勿昧,精神常提起。 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 光辉我国徽,便是光辉我校旗。I. Onward, upward, forward, Sons of our Nanyang. Upward to the high lands Where our race began. Listening to High Heaven Heeding i's commands. Telling for our brothers With our hearts and hands. II. Onward, upward, forward, Sons of our Nanyang. Onward toward the glories Which our poets sang. Not for fame or riches Press we to the goal. But for truth and honour Pledge we mind and soul. III. Onward, upward, forward, Sons of our Nanyang. Forward out of conflicts Whence our freedom sprang. Mindful of the wisdom Taught by saint and sage, Earger look we forward To a Golden Age.长江南大洋西,中外交通地。 巍巍乎我校舍,浩浩乎我校基。 念昔贤创始之心,溯既往绵延之史, 顾我师生无偏无倚,爱敬如兄弟。 光明灿烂如电花,自强不息如轮机, 增加我南洋,黄蓝校旗之光辉。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楷模,邦国之荣华。 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我睿智,激励我热忱,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灵泉源,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 实业扩张,进步无疆,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灿烂文明,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相聚在东海之滨,吸取知识的甘泉。 交大,交大,学府庄严,师生切磋共涉艰险。 为飞跃而求实,为创业而攻坚。 同学们,同学们!振兴中华,振兴中华。 宏图在胸,重任在肩。 迎向那真理之光,扬起青春的风帆。 交大,交大,群英汇聚,同舟共济远航彼岸。 为自强而奋发,为人类多贡献。 同学们,同学们!饮水思源,饮水思源。 母校的光荣,长存心田。醒狮起,搏大地,壮哉我校旗。增加我南洋,黄蓝校旗之光辉。南洋公学时期曾使用醒狮起搏大地图案的校旗。交通大学时期的校旗中间为校徽,两侧为三道水平横条,代表沪、平、唐三校,上方文字为“国立交通大学”。1950年7月7日,校方发布《公布本校校旗式样》公告,通过了一面红底,左上为五角星及校徽,右下方为“交大”二字的校旗。1952年9月29日,根据教育部《关于各级学校校旗、证章式样的原则规定》,改为旗面仅有校名的旗帜。现行上海交通大学校旗为蓝底,中上部置有校徽及校名的旗帜。其中黄蓝两色为交通大学传统上的校色。清代以长江为界,以南称为“南洋”。盛宣怀从自己经管的轮船招商局、电报总局筹得建设南洋公学的经费。他曾于奏折中解释命名原因:“西国以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今上海学堂之设,学费皆招商、电报两局众商所捐,故定名曰‘南洋公学’。”南洋公学曾先后隶属商部、邮传部、交通部。1921年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将交通部所属的四所学校合并,以交通部统称为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每年4月8日举行校庆活动。4月8日为传统上交通大学的校庆日,源于1922年4月8日,交通部部长、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电令:“今日为交通大学成立纪念日,放假一天。”一说取义“四通八达”,正对“交通”之名,一说取自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学师范院首批40名学生开学日。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有闵行、徐汇、法华、七宝(原上海农学院)、卢湾(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5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近350万平方米。其中徐汇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徐汇区华山路上,是南洋公学创办之地,现今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闵行校区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大的一个校区,位于闵行区东川路上,邻近黄浦江,始建于1985年,1987年落成使用,时任上海市市长的交大校友江泽民参加当年闵行校区的开学典礼。随着闵行校区二期扩建工程的收尾工作于2006年的基本建成,闵行校区面积达到309.25公顷(约4600亩),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基地。周围有紫竹高科技园区以及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等。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徐汇百年老校区建筑古朴典雅,中西合璧。闵行校区建筑简洁实用,富于现代感。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大的一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09.25公顷,4638.75亩。原称交大二部,始建于1985年,于1987年建成开学。该校区共有11个校门,现共有6座教学楼,学生公寓共分7个片区,6座餐饮大楼分布其中。沪金高速公路以西为早期建设的西区,南部建有三座教学楼,其侧为思源湖,北部为研究生宿舍区。程及美术馆、南区体育场、光明体育场、体育馆新馆、菁菁堂、老行政楼等功能性建筑分布其中。高速公路以东,北部为生农医药院所区域,南部为机电信息院所区域,中部有图书馆新馆、新行政楼以及法学院、媒设、人文学院等院系大楼。由于校区面积较大,特别是东区学院建筑分散,为方便师生,学校开设免费校内巴士,大致沿环形路线行走,共设十余站。并定时有校车前往徐汇、七宝等校区。目前上海交大除医学院外的本科生和大部分研究生在该校区生活学习。思源门及菁菁堂南大门包玉刚图书馆新图书馆陈瑞球楼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占地面积为355亩。该校区是上海交大整体搬迁至闵行校区前的主校区,也是承载老交大历史的校区,1896年南洋公学始建于此。初建时的校区四面环河,位于现今校区的东部,徐汇校区的多数历史建筑亦分布于此。现今东侧草坪原为露天体育场,建筑环绕四周分布,建于1899年的中院位于草坪北侧,是徐汇校区现存最早的教学楼。后经多次购地扩建,逐步形成今日淮海西路、华山路、广元西路、番禺路间的校区格局。其中,南洋公学时期建筑及交通大学工程馆、新上院分别位列第二、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该校区共有5个校门,校区西侧为宿舍区,南洋公学初建时学生居住于上院,后在校区西侧修筑有执信西斋作为宿舍使用。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凯原法学院、高级金融学院设在此校区。交通大学老校门交通大学老图书馆中院文治堂执信西斋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名列于211工程、985工程的高等院校。是中国大陆最出色的高等学府之一。 现任校长是林忠钦院士。南洋公学初创时,设有师范院、外院、中院、东文学堂、铁路班、附属小学、特班、政治班、商务班等院所。1928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铁道部管理期间,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电机、土木、机械;交通管理等三类系科。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接管后,设立理、工、管三大学院。1942-1943迁校重庆期间,在工学院增设航空、造船、通信等系科,在管理学院运输、财务、工业管理等系科。至1946年,交通大学全校共设三个学院:理学院(设有数、理、化专业);工学院(设有土木、机械、电机、航空、造船、水利、化学工程、纺织、工业管理专业)和管理学院(运输管理、财务管理、航业管理、轮机管理、电信管理),并设置有电信研究所。信息安全工程学院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和以下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高校签订交换合作项目协议: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上海肿瘤研究所、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中心附属卫生学校、交大附中、实验中学(附属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原子弟小学)、附属实验小学、幼儿园著名学者:青年企业家:杰出企业家:政界:校长:林忠钦 · 党委书记:杨振斌盛宣怀 · 南洋公学 · 交通大学 · 南洋大学 · 护校运动 · 国立南洋工学院 · 上海造船学院 · 院系调整 · 交大西迁 · 上海农学院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徐汇校区 · 闵行校区 · 法华校区 · 七宝校区 · 卢湾校区 · 上中路校区老校门 · 老图书馆 · 中院 · 新中院 · 上院 · 南院 · 工程馆 · 大礼堂 · 总办公厅 · 体育馆 · 科学馆 · 铁木工厂 · 执信西斋 · 校长宿舍 · 界碑和石碾 · 饮水思源 · 日晷 · 马可尼铜柱 · 史、穆烈士纪念碑 · 五卅纪念碑 · 杨大雄烈士纪念碑 · 斗姆阁 · 四面厅思源门 · 南大门 · 东大门 · 浩然科技大厦 · 教师活动中心 · 学术活动中心 · 新上院 · 菁菁堂 · 铁生馆 · 光彪楼 · 陈瑞球楼 · 程及美术馆 · 逸夫科技楼 · 光明体育场 · 霍英东体育中心 · 包兆龙图书馆 · 包玉刚图书馆 · 新图书馆思源湖 · 留园 · 南苏园 · 园林植物标本园 · 百年校庆里程碑 · 盛宣怀铜像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 软件学院 · 微电子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物理与天文学院 · 数学科学学院 · 化学化工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医学院 · 药学院 · 人文学院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 凯原法学院 ·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 媒体与传播学院 · 文创学院 · 设计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体育系 · 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 · 航空航天学院 ·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 创业学院 · 致远学院 · 巴黎高科学院瑞金医院 · 仁济医院 · 新华医院 · 第一人民医院 · 第六人民医院 · 第九人民医院 · 第三人民医院 · 儿童医学中心 · 儿童医院 · 胸科医院 ·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 ·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 精神卫生中心附属卫生学校 · 附属中学 · 附属第二中学 · 附属小学(原子弟小学) · 附属实验小学 · 幼儿园图书馆 · 钱学森图书馆 · 李政道图书馆 · 档案馆 · 校史博物馆 ·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 出版社 · 交通大学校友列表 · 饮水思源BBS · 《上海交大报》 · 《益友》 · 《兴学》 · 密歇根大学 · 紫竹国际教育园区相关高校:北京交通大学 · 国立交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 (1927–1932) → 国立上海医学院 (1932–1952) → 上海第一医学院 (1952–1985) → 上海医科大学 (1985–2000)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 (1911–1952)+同德医学院 (1918–1952) → 上海第二医学院 (1952–1985)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1985–2005)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银行学校 (1952–1987) → 上海市金融高等专科学院 (1987–2003) → 上海市金融学院 (2003–2016)“京都五校联盟”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