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台北市政府
2020-03-24 20:17:33
坐标:25°02′15″N 121°33′50″E / 25.037525°N 121.563782°E / 25.037525; 121.563782台北市政府(简称:北市府)是中华民国台北市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直辖市自治的行政机关,并同时负责执行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台北市的自治监督机关为行政院。台北市政府设有31个所属一级机关、112个所属二级机关、12个区公所、236所各级学校、14所幼儿园,此外台北市政府还经营3个事业机构。作为地方自治团体之行政机关,台北市政府的历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施行台湾市制时所成立的“台北市役所”。1967年7月1日,直辖市台北市成立,并新设直辖市行政机关“台北市政府”。1968年7月1日,原属台北县的内湖乡、南港镇、木栅乡、景美镇和原属阳明山管理局的北投镇、士林镇并入台北市(直辖市),确立今日的台北市辖域。台北市政府的组织基准法为《台北市政府组织自治条例》,而依据《台北市政府组织自治条例》,台北市政府置以下职称:台北市政府按《台北市政府组织自治条例》,设有22局、5处、4委员会等31个所属一级机关(台北市政府所设处与委员会皆为行政机关、而非内部单位)。台北市政府设有112个“所属二级机关”。目前,台北市政府的“所属二级机关”皆为所属一级机关的下设机关,台北市政府并无直属的所属二级机关。台北市共12区公所。台北市共设有236所各级学校、14所幼儿园1920年台北设市初期,先以城北小学校部分校舍作为台北市役所的办公厅舍。1940年,迁入兴建完成的新厦(今行政院大厦)。1945年台湾光复后,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由于原台北市役所厅舍被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充作办公厅舍,甫成立的台北市(省辖市)政府改以旧建成国民学校校舍作为办公场地。1980年,信义计划区开始进行开发,台北市政府选择于此兴建台北市政大楼。台北市市政大楼为信义计划区的地标之一,整栋建筑呈“双十”型状,座落于仁爱路尾端。楼高12层、地下2层,是开放式办公场所,楼地板总面积计有19万5千多平方米,约相当6万坪,30余个台北市政府所属机关进驻,在此办公的台北市政府人员共约有6千人。市政大楼-公车路线可搭乘 20、28、46、261、263(仁爱干线)、266(承德干线)、270、270(区间车)、281、282(副线)、284、311、611、612、621、647、650(基隆路干线)、651、669、912、915、935、939、950、棕6、棕7、棕18、棕21、绿1、蓝5、蓝10、市民小巴7、1211市政大楼-捷运路线可搭乘 板南线至捷运市政府站下车,或搭乘 淡水信义线至捷运台北101/世贸站下车。2014年父亲节当天,ETtoday新闻云报导标题为《台北好有钱!市府砸70万帮天桥电梯装冷气》的新闻。后来该新闻引起全台民众广大回响。 台北市新工处指出,人行陆桥、地下道电梯都是户外型式,均采玻璃外壳,透视性较佳,相对阻绝日照辐射热效能较差;所以在夏季日照充分下,不同方位的电梯车厢内温度较室外温度可能高出5至10度,这种环境条件不适合民众使用。 此举遭评是有钱没地方花,浪费能源,“天龙国心态”。民进党议员刘耀仁痛批,“天龙人比较娇贵,不能耐热吗?坐一趟15秒就会热衰竭吗?”装设冷气,不仅维修费、电费是多余开销,还会浪费能源。 然而,北市除彩虹人行陆桥与酒泉街人行陆桥兴建时,电梯已设置冷气机外,北市府已经于当年一月再投入68万元,在中华路人行陆桥、台大医院前人行地下道、台北荣总前人行地下道、腾云人行陆桥、行善人行陆桥及南港软件园区人行地下道等6处电梯冷气,共设置11台冷气机。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