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印尼语
2020-03-15 12:51:07
印度尼西亚语(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简称印尼语,即印尼化的马来语廖内方言,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全世界大约有4280万人使用这种语言,还有1.55亿人将印尼语作为第二语言。印尼语和马来语非常相似。这两种语言的祖先本来是东南亚的非官方通用语。因此,有关地区的人在加以学习之下,都很容易掌握这种语言。此外,随着印尼移民四散,以及到国外工作的佣工,不少说印尼语的人都散播到其他地区去。大多数印尼人能够流利地把印尼语当第二语言使用。这些人在家里或是当地社区使用当地语言(例如米南加保语、爪哇语等等),而在正式的教育机构、全国性媒体及其他种类的沟通传播上使用印尼语。一些东帝汶人也会说印尼语。印尼语是一种被规范后的马来语(Malay language)。在规范化以前,马来语已经在印尼群岛以通用语的身份流通了数世纪。受1928年的Sumpah Pemuda(青年誓言)影响,印尼独立时定印尼语为官方语言。尽管印尼语与马来西亚官方语言马来西亚语(Bahasa Malaysia)非常类似,然而前者在发音及词汇上受荷兰语影响,所以与马来语还是有些差异。印尼的人口中仅有7%以印尼语当作母语(主要在雅加达附近),但其使用人口却超过二亿人,通用于全国,但他们印尼语的流利程度也不一。这是因为对于一个拥有超过300个地区语言的国家来说,印尼语是联系印尼不同地区的重要沟通工具,主要用于印尼商业、行政、各级教育以及各大众传播媒体上。然而,大多数以印尼语当母语的印尼人都承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标准印尼语:人们可以在报纸、书本上读到,也可以在电视新闻上听到标准印尼语,然而在日常会话中人们却很少使用这种正式的印尼语。虽然这个现象在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中都存在(例如英语口语就不一定与标准书面语相符),然而以语法及词汇而言,印尼语口语的“正确度”比较起正式书面印尼语而言相当的低。这可能是因为大多印尼人都倾向于在使用印尼语时混入当地语言的词汇(如爪哇语、巽他语、汉语)。结果,大多数外国人造访印尼时都常常听到各式各样口音的印尼语。这现象因为俚语的使用而更明显,而且在城市里尤为明显。现实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前印尼总统苏哈托——他演讲时总会混入一些爪哇方言。下列为现代印尼语的元音及辅音之音位架构。基本语序:主词─动词─受词形容词、指示代名词及所有格代名词接在名词之后,采用后位修饰法,类如法语。介词为前置词,置于其所修饰之名词前。名词一般不依性、数、格等进行变化,但有时名词以叠词的方式构造众数形。在叙述句和疑问句中省略代名词,表示礼貌或尊敬,比如店里的礼貌店员,她会避免将代名词和“请问”这两种表达法夹在一块使用:当主语未知或并不重要时,或在文句中有隐含主语时的简略表达,比如回答关于房屋购买的询问:关于主动语气和被动语气(也是和字序有所关联)表达上的选择使用来看,这个选择到底是要从主动者及被动者的关系来出发,且要相当底依靠语言的内在风格及内文叙述,如此总的结合来表达出适当的语句。双言现象(diglossia,另译双层语言或文白分离)是一社会语言学术语,意指在一个语言社群里同时存在两种不同语言变体的状态。这两种语体的正式性与社会地位有所不同;拥有较高威望者称为H形式,威望较低者称为L形式。H形式用于正式场合,例如学校教育、政府文书、传播媒体;L形式则用于日常生活。印尼语对印尼语的称呼是bahasa Indonesia (印尼的语言),而印尼语的H形式常被称为bahasa resmi (官方语言)或bahasa baku (标准语),L形式则称为 bahasa sehari-hari (日常语)或bahasa non-baku (非标准语)。需要注意的是,印尼语的H和L形式之间没有清楚的界线。印尼语在1972年正式颁布了Ejaan Yang Disempurnakan(印尼文)拼写规范,这个规范是为了统一印尼与马来西亚两国的文字而设计的。虽然新制已经广为使用,但不少人仍然惯用旧制来拼写自己的名字。下表列出印尼语旧制与新制比较:为印尼语文学用语:“哪儿有糖,哪儿就有蚂蚁”,字义为“当那儿有些好事(糖),那儿就有些人(蚂蚁)来抢拿好处”。这句话相似于中文的成语:“不是苍蝇不沾粪”、“有钱能使鬼推磨”(广东话为有钱使得鬼推磨)。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