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大寮区
2020-03-27 08:02:37
大寮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Tuā-lîau-khu)是中华民国高雄市西南方的一个市辖区,北毗鸟松区、大树区,西邻凤山区、西南隔凤山丘陵接小港区,南接林园区,东隔高屏溪邻台湾省屏东县屏东市、万丹乡、新园乡。目前人口约有11.2万人,曾是台湾人口最多的乡,但因商业较不发达、市区分布较分散,生活机能一般多依赖紧邻之凤山区、小港区提供。2008年9月通车之高雄都会捷运系统橘线,东侧终点站大寮站就设置于本区西侧,加上本区北端尚有台铁后庄车站,对外交通堪称便利。另本区与左营、凤山、冈山并列高雄市眷村的集中地。早期下淡水溪(今高屏溪)边土质肥沃,利于耕种,当地住民遂建置草寮屯垦,分为四处:溪埔寮(今溪寮里)、潮州寮(今潮寮里)、顶大寮(今上寮里)、下大寮(今大寮里),后四寮合一,统名“大寮”,此为地名由来。清代属于凤山县小竹里。明清年间,大量泉漳移民进入台湾,当时由于凤山丘陵位于凤山南方,形似“蛋卵”,而将其名取为凤弹(蛋)山,因而得名“凤弹”,而凤弹最早的发展见于康熙廿四年《台湾府志(蒋志)》一书中记载:“一汛凤弹,把总一员,兵五十名”;而在康熙五十九年李丕煜所编纂的《凤山县志》和《凤山县舆图》中即可看到名为“凤弹”(忠义里一带)、“打鹿潭”(山顶里一带)、“小竹桥”(义和里一带)的汛塘(军备据点),后来人口逐渐发展,便裁撤汛溏,规划为普通聚落。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廪生卢德嘉编撰《凤山县采访册》时,已出现如山仔顶、打铁店、考潭寮、翁公园等二十余个聚落;日治初期属台南县凤山支厅,1920年设大寮庄,属高雄州凤山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建制高雄县大寮乡。2010年12月25日随五都改制,改为高雄市大寮区。历年所属行政区列表大寮区划分为二十五里。区公所位于永芳里。人口为中庄里最多,有12646人(108年7月),最少为光武里,有203人(108年7月)。大寮区曾为全国人口第一大乡,于1992年人口数已逾10万人,在台北县芦洲乡(今新北市芦洲区)于1997年升格为县辖市后,成为全台人口最多的乡,但其后人口开始流失,并于2001年被桃园县龟山乡(今桃园市龟山区)超越。2010年12月25日起改制为大寮区,区长由直辖市长官派。大寮区为台湾“张简”双姓的发源地。明朝洪武时,南靖文人简德润在漳州南靖的书院教书,入赘于当地门阀张进兴家,被张进兴视为义子,娶其媳妇刘氏为妻(张进兴儿子早亡),生了三子。后又娶侧室卢氏,生了五子,遂以其中四名过继张姓,四名留于简家,后来才出现了张简双姓。清康雍年间,简家第十二代简成祯来台,在台湾南部定居,其族脉皆分布于凤山丘陵一带,咸丰年间在今拷潭、内坑一带建立了“追远堂”,为张简家族之宗祠。大寮区的农业人口约一万两千余人,红豆产量为高雄市之冠,占全市百分之九十;冷冻毛豆全国之冠,此外大豆、甘蓝亦为大宗。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