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诺贝尔奖
2020-03-23 02:28:58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诺贝尔奖”,是一则经网络谣言误导的中国历史事件。此一谣言主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理应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由于政治因素未能获奖。此事为当时的“中国公民无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提供了阴谋论素材,内容谬误但广为人知。在有案可稽的纪录中,栾建军的《中国人谁将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与中国获奖之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以及吴东平的《华人的诺贝尔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是最早提及相关主张的著作。相关创作版本众多,但内容大同小异。主旨皆在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未出现本土、本国籍的诺贝尔奖科学家,是本可避免的历史遗憾,由于申报程序、评审不公等问题,最终未能获奖。此一主张的基础事实,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曾与北京大学化学系合作,历经六年努力,于1965年9月17日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其后的发展,则被渲染为:基于上述传闻,又衍生若干“改编版本”,如网络名人袁腾飞曾声称:谣言与现实不符处甚多,如: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薛攀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王扬宗分别于2005年9月16日、2014年12月19日在《中国科学报》发表文章辟谣。200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滂在《新京报》专访中指出,事实上从未有人因“合成胰岛素”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团队的成果是基于弗雷德里克·桑格的原创发现而来,在现实中“人工合成”胰岛素也没有应用价值。在很多国家与国际科学界,(许多)诺奖候选人的(多次)落选,是符合常识的正常现象,但在中国遭到泛政治化。原因在于当年为止中国本土无人获奖,亦不存在未来的候选人。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