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榆属
2020-03-24 14:04:50
榆树,是榆科下榆属植物的统称,主要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生长。一般高约25米,树皮粗糙。具高度实用、药用及食用价值。榆树的叶呈椭圆形或椭圆状波针形,叶长2-8厘米、宽1.5-2.5厘米,两面叶面无毛,或背面脉腋有毛。叶侧脉有9-16对,叶缘有单锯齿,很少有重锯齿。叶柄长约2-10毫米。榆树在早春发叶前先开花,花呈簇状生成聚伞花序,花被钟形,开4-5花瓣,每朵花有雄蕊约4-5条。翅果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长约1.3-1.5厘米,果皮表面无毛,顶端凹缺。内藏种子,近翅果中部,很少接近凹缺处;果柄长约2毫米。由于各种榆树易于杂交,有些地区以人工方式繁殖了很多特别的品种,使榆树品种的界定变得较为困难。一般来讲,榆树可分为约20-45个品种,视乎其界定方法之异同。主要有如下品种:榆树是一种温带植物,生命力强,较为耐寒,适合于肥沃的沙壤土上生长,生长速度快。榆树为中国北方重要绿化树木,亦常见于民居村落前后。亦可培植成盆景。榆树花期约在3月上旬,果熟期在4月上旬。榆树成熟果实可随采随播,亦可使用播种或插枝等人工繁殖方法栽种。荷兰榆树病曾经广泛摧毁全欧洲及北美洲的榆树。这植物疾病的致病原是一种叫做(Ophiostoma nova-ulmi)的霉菌。透过两种生活在榆树树干的榆小蠹作媒介传播。霉菌被媒介带进榆树表面的伤口,再进入树干输送水分营养往树叶和树端的筛管内繁殖。受感染的榆树能在短短3个星期之内被切断其水分传输系统,导致死亡。有研究显示,亚洲品种的榆树有抗致病霉菌的基因。榆树木材有连续相扣的木纹,品质坚直,可供建房、制家具及农具使用。在西方,榆木亦用来制作棺材。榆树的嫩果和幼叶可以食用或作饲料,中国北方有些地方也会将榆树皮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食。有文献记载,在19世纪中期挪威大饥荒时,挪威农民以水煮熟榆树树干来充饥。坚韧的榆树皮可以制成绳索。榆树也是抗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碳及氯气的树种。其内含beta-固淄醇、植物醇、豆淄醇等多种淄醇及韖质、树胶及脂肪油。在中世纪时代的欧洲,榆木被制成水管,榆木水管在长期湿润的情况下亦不会腐化。自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榆树在欧洲和北美洲被广泛种植,作为街道装饰树种。由于榆树树干高,树冠伸展阔,可以形成一列“榆树隧道”的感觉。在欧洲,无毛榆 (Wych Elm,即U. glabra)和欧洲光叶榆 (Smooth-leaved Elm,即U. minor)都是这些被广植的品种,其中无毛榆常见于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地区、英国北部,而滑叶榆则常见于较南的地区。而因该两种榆树品种自然杂交而生的荷兰榆 (Dutch Elm,即U. × hollandica)亦常见于欧洲。北美洲常见的榆树品种称为美洲榆 (American Elm,即U. americana),拥有生长速度快,对不同气候和土壤适应力强,坚直的树干能经受强风吹袭,及树型瓶状不用时常修剪的优点,故成为街道装饰树种的首选。现存生长在纽约市华盛顿广场公园西北角的“吊人榆”(Hangman's Elm),是一棵估计约在1679年开始生长的古老英格兰榆树(English Elm)。自1850年至1920年间,最知名的榆树品种为苏格兰榆,为一种经培育变种而来的“变种无毛榆”嫁接到纯种无毛榆的树干而成,其树型被改造成类似喷泉状,在当时的大花园里都采用这种榆树品种作装饰树种。在20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发澳大利亚,他们带了大量英格兰榆(English Elm,即U. minor var. vulgaris)的树苗到那里种植,这些“外来”品种在澳大利亚落地生根,并由于地缘关系,避过了曾经在欧洲发生的荷兰榆树病。现在墨尔本的街道仍能发现英格兰榆树巍然屹立。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