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2020-03-19 13:50:10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CESCR)又称“A公约”,是第2200A (XXI)号决议,它承诺其缔约方致力于向非自治领土和托管领土和个人授予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包括劳动权和健康权、受教育权和适当生活水平权。是联合国通过的国际人权公约,包括序言及五个部分,共31条。它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有着共同的序言及关于人民自决权的规定,是国际人权宪章体系的第二个文件。公约(及其任择议定书(英语:Optional Protocol to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与《世界人权宣言》(UDHR)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CCPR)一起,包括后者的第一(英语:First Optional Protocol to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和第二(英语:Second Optional Protocol to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都是任择议定书是国际人权公约的一部分。该公约由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英语: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监督。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开始起草国际人权公约。1950年,第五届联合国大会审议人权委员会提交的仅保护个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公约草案。大会认为这一公约草案不全面,没有包括《世界人权宣言》的全部内容,未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予以保护,要求人权委员会对草案进行补充和修正。鉴于公民和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难以共用一套监督机构,1952年,第六届联合国大会决定由人权委员会起草两个人权公约,一个包括公民和政治权利,另一个包括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1954年,人权委员会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草案》(同时提交的还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草案》)提交第九届联合国大会审议。1966年12月16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大会第2200A号决议通过,并开放各国签字、批准和加入。1976年1月3日生效.。截至2018年9月,《盟约》共有169个缔约方。包括美国在内的另外四个国家已经签署但尚未批准该公约。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