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人类智力
2020-03-16 11:28:15
智力或智能(英语: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推理、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尽管智力的定义与重要性存在争论,特别是在主流刊物中,研究者们还是能够在不少与智力相关的问题上持有共识。智力测验被经常用作确定人的智力。这并不是无可争议的。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对累积智能进行研究,这种智力来自于人们的协作。计算机科学促进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旨在寻求如何使计算机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运算。很多人也已经在致力于地球外智能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研究。为了量化这一高低之别,人们提出用测试的方法去实现,这就是我们说的智力商数测试(智商测试)。智力在狭窄的定义中是以智力测验来衡量(见智商)。这些测验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它的可靠性,但它不是用来量度创造力、个性、性格或智慧。智力测验有很多方式,但全都是量度相同的智力。g因素一直被认为是智力测验中的一个主要测量因素。(见g因素理论)。一些研究员曾经建议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数量或概念而是包含着一组相对独立的能力。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了智力的三因素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详细内容请参考多元智能理论条目。丹尼尔·高尔曼(Daniel Goleman)和其他几个研究者,揭露了情绪智商(简称情商EQ,Emotion Quotient)的概念并声称它至少像更传统的“智力”一样重要。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持者们通常认为,对g因素的测量是对学业能力的最佳测量方法。他们认为其他种类的智能在学校教育之外会同等重要。作为回应,g因素的研究者认为,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时候(hunt2001)多元智能理论还没有诞生。他们还指出,g因素对个人行为有根本性的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也不例外。(坎贝尔,Campbell, 1991)。智力的认知理论代表是信息加工理论,由斯腾伯格提出。信息加工理论包括了以下三个核心观念:研究人类智力的学者面临了许多舆论的批判—甚至多到一般科学家所无法忍受的地步。一些备受争议的课题包括: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