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意属厄立特里亚
2020-06-15 06:39:20

意属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语:Colonia eritrea) 指1890年起由意大利占领并管治的厄立特里亚殖民地,首府为阿斯马拉。

随着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竣工,环红海地区与欧洲地区的航运迅速地发展起来。据说是在1869年年底或者1870年,统治今吉布提地区的拉海达苏丹将现位于厄立特里亚与吉布提接壤地区的阿萨布海湾出售予意大利的Rubattino船务公司,后者将其作为加煤站。当时此地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土耳其的哈比沙省(Habesh Eyalet),直接由埃及苏丹管理,伊斯坦布尔仅对此地有极微的名义控制权。随着航运发展,1880年起更多的意大利人抵达阿萨布地区,逐渐形成了聚落。

在此同时,意大利人以阿萨布为据点,1876年起与绍阿地区的国王萨勒·马里亚姆串连,双方签订了“中立协定”,协定规定意大利供应萨勒·马里亚姆武器,萨勒·马里亚姆则承诺若能成功击败埃塞俄比亚皇帝并继位为皇帝,将承认意大利人在海岸地区的统治权。之后于1881年,马赫迪地区(今苏丹)爆发了反抗埃及苏丹统治的起义。埃及军队在当地战况节节失利,英国借机介入战争,中介埃及军队假道埃塞俄比亚撤出马赫迪地区,是为阿德瓦条约。作为签订条约的交换条件,英国承诺埃塞俄比亚皇帝约翰尼斯四世可取得原先由埃及苏丹控制的“低地”,也就是厄立特里亚地区的控制权,但英国人之后选择将此地的重要港口马萨瓦交给意大利人,殖民地得以进一步扩张。

趁着衣索比亚和马赫迪开战,约翰尼斯四世战死于贡德尔之际,萨勒·马里亚姆拉拢分化了反对势力,得以登基为埃塞俄比亚皇帝,是为孟尼利克二世 。为报答意大利人对他的支持,孟尼利克二世与意大利人缔结《武恰莱条约》(Wuchale Treaty)大致承认了意大利人对海岸地区的主权。条约由意大利特使安东利(Antonlli)以意大利文起草,再由一个不懂意大利文的埃塞俄比亚人格拉兹玛赤·尤赛夫(Grazmach Yoseph)把该条约“翻译”成阿姆哈拉文,之后孟尼利克二世在阿姆哈拉文本上签字。而在条约的第十七条“from the Latin name for the Red Sea”有关海岸的范围,双方存在分歧,也成为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日后发生争执的原因。

1889年10月,意大利通知欧洲列强埃塞俄比亚为意大利的保护国,并于1890年1月1日根据《武恰莱条约》宣布厄立特里亚为意大利殖民地,这也是意大利在非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孟尼利克二世默认了厄立特里亚为意大利的殖民地,但他坚决不接受埃塞俄比亚受意大利保护。孟尼利克二世皇帝写信给欧洲列强:强调埃塞俄比亚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并非意大利的保护国,欧洲列强退回了他的信,并指出埃塞俄比亚的对外事务必须通过意大利处理。

孟尼利克二世在外交努力失败后,于1893年2月宣布废除《武恰莱条约》。作为回应,意大利人发动了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但由于指挥失当和过度轻敌,意大利远征军在阿杜瓦战役被埃塞俄比亚军队彻底击败,两国之后签订了亚的斯亚贝巴条约(Treaty of Addis Ababa)取代武沙勒条约,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和主权,但孟尼利克二世也承认意大利对于厄立垂亚地区的统治。

之后,厄立垂亚作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并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后,并入部分原属埃塞俄比亚的土地而获得扩张。殖民期间阿斯马拉取代沿海的马萨瓦,成为殖民地的重心,意大利人在此地大兴土木,留下的建筑遗产现在仍可看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意大利在此地的军队被英军击败,义属厄立垂亚步入终结,但法律上义属厄立垂亚的主权是直到1950年12月2日,才由联合国390A号文件(UN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390A (V))终止,厄立垂亚交由英国托管,并在两年后并入埃塞俄比亚-厄立垂亚联邦。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