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技术奇点
2020-05-06 10:18:24

技术奇点(英语: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出自奇点理论;根据技术发展史总结出的观点,认为人类正在接近一个使得现有技术被完全抛弃或者人类文明被完全颠覆的事件点,在这个事件点以后的事件就像黑洞的事件视界一样完全无法预测。例如,意识上传技术可能使人类的意识摆脱有机体的约束,在这个奇点之后的人类文明是一种现在完全无法理解的水平。

一般设想技术奇点将由超越现今人类并且可以自我进化的机器智能、或者其它形式的超级智能的出现所引发。由于其智能远超今天的人类,因此技术的发展会完全超乎全人类的理解能力,甚至无法预测其发生。

之所以被称为奇点,因为它是一个临界点。当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个临界点,它会对人类的事物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直到它成为人类的共识。但当它最终来临的时候,也许仍会出人意料并且难以想象。就好比物理学上引力接近无穷大时产生的黑洞的物理属性一样,已经不在一般正常模型所能预测的范围之内。

一些研究指出,当今全球范围内创新的速率正在趋缓,而非加速。许布纳(Jonathan Huebner)在2005年指出,根据美国专利数和世界技术突破的状况来看,人类技术创新的速率在1873年达到顶峰,之后便开始趋缓。在他的文章当中,他曾问道:“技术(创新的)程度将会达到顶峰然后跌落到黑暗时代(的水准)?”在之后于《新科学人》的评论中,许布纳提到说尽管他相信在2024年,技术创新的频率会跌落到黑暗时代的水准,但这不表示他认为黑暗时代将会再次到来。尽管一些人质疑许布纳创新速率正在下降的观点,并认为技术创新的速率实际上是在加快的,但许布纳的观点获得一些其他数据的支持。美国专利局在2010年的数据支持许布纳的观点;一篇2012年的研究也支持许布纳的观点。

最早意识到人类技术发展速度加快的是波兰数学家斯塔尼斯拉夫·乌拉姆,于1958年和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伊曼的一次对话中。而统计学家I.J. Good(英语:I. J. Good)于1965年提出技术奇点的必要条件──“智能爆炸”概念:

毫无疑问,随后必将出现一场“智能爆炸”,人类的智能会被远远抛在后面。因此,第一台超级智能机器是人类需要完成的最后一项发明,前提是这台机器足够听话,会告诉我们如何控制它。……在二十世纪之内,超级智能机器将很有可能被制造出来,而它会是人类需要进行的最后一项发明。

1982年,弗诺·文奇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召开的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年会上首次提出“技术奇点”这一概念。1993年,弗诺·文奇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路易斯研究中心举行的一次讨论会上发表了论文《技术奇点即将来临:后人类时代生存指南》(《The Coming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再次简述了这个观点,论文同年刊载于《全地球评论》(《Whole Earth Review》)杂志上。在这篇论文中,弗诺·文奇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技术奇点”的理论,并声称超越人类智能的计算器将在50年之内问世,并把这次变化好比200万年以前人类的出现一样重大。

1999年,美国哲学家,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瑞·库茨维尔发表的《心灵机器时代 —当电脑超越人脑》()一书,阐明了未来互联网将把全人类乃至其他生命和非生命体汇集成一个完整意识体的概念,在美国学术界激起一片浪潮。2001年,他提出摩尔定律的扩展定理,即库茨维尔定理(Kurzweil's Law of Accelerated Return)。该定理指出,人类出现以来所有技术发展都是以指数增长。也就是说,一开始技术发展是小的,但是一旦信息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的基础,发展开始快速增长,以指数的形式,然后是以指数的指数形式增长。瑞·库茨维尔将同样的概念引入到生物进化和宇宙诞生以来的变化里,并导出了同样的指数增长的公式。根据数学模型,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内,技术发展将接近于无限大。2005年,瑞·库茨维尔发表了500多页的巨著《奇点迫近》,再次系统的介绍了这个概念的数学模型、基因工程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展望和超越光速的可能性,该书成为美国网络书店亚马逊上2005年科普十大畅销书之一,同时成为网上博客热谈的一个话题之一。

一些技术奇点的拥护者依据对历史数据的总结与归纳得出技术奇点必将不可避免的到来的结论。波兰数学家Stanislaw Ulam于1945年和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伊曼的一次关于技术加速度发展的对话中第一次把“奇点”这个词置于技术发展的上下文里: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家李四光在他的短文《人类的出现》里写到:

大部分人用电脑只是十多年,而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更加短,而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更只是数年。

霍金认为使世界产生不可逆转的范式转移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作为例子,霍金指出从现代数学的发现到计算机的发明所用的时间远小于从文字被发明到现代数学被发现所用的时间。

瑞·库茨维尔对于技术历史所做出的分析让他得出了关于技术的增长以几何级数进行的结论,他把这个结论称作“加速度回报定律”。这个定律把摩尔定律扩展到了许多集成电路技术以外的技术领域中去。

大部分相信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这件事情将会在2005年到2100年之间发生。发展会非常迅速,以至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事件就已经发生了。

技术奇点来临的条件是超级智能的产生。超级智能产生方式可能是人工智能(AI)和智能扩大(IA)。

弱人工智能的特点:依靠快速思维取胜的超级智能。

强人工智能的特点:通过不同带宽交流的能力,包括高于语言和文字信息的交流方式。


在数学模型到达奇点的意义可以通过进化模式阶梯(Evolutionary Paradigm Hierarchy)来解释。这个阶梯强调数学是最宏观的集合,而物理是数学的一个子集,而化学则是物理的一个子集,生物则是化学的子集,生物圈则是生物的子集。接下来,人类不同地区的文化是生物圈定义出的子集,而政治又是以文化为基础指法规,最后人类的经济活动是由政府的法规所规定。

这个阶梯强调从宇宙诞生以来,筛选就不断的进行,能量首先以三维空间的形式出现,定义了宇宙的数学基础,而万有引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力,还有其他未知的物理常数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定义了能量在宇宙中的物理属性,而通过这些物理属性,化学产生了一百多种元素,而在这些元素中,只有少数几种像碳原子这样的原子构造了生物学,在几亿年的生物进化中才造就出人类。又由于每个人类文明所处在的生物圈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和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人类的技术进步速度增快的意义则是人对这个阶梯上越来越宏观集合上的掌握。第一步是发现更为宏观项上基本定理,即牛顿的万有引力、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二步是开始有足够的实力去改变自然界原有的定理。所以,可以把人类历史的发展看成是发现的时代和创造跟改变的时代两阶段。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其实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

该理论的有趣论证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也就是说,人类或早或晚都会发现基本的定理,不管是否由历史上已经出现的伟人们完成。进入第二个阶段以后,发现仍然继续,但是发明创造成为更为重要的活动。而发明的总的步伐会是倒着往回爬阶梯。在后工业时代,人类已经基本上征服和控制生物圈,甚至已经在破坏,全球暖化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接下来,人类或人类发明的机器逐渐掌控生物本身,基因科学的发展成为一个很好的例子,然后是化学、物理和数学。最后,人类的技术有可能突破到三维空间以外的地方以其他的方式表达能量的存在。甚至,能量本身是否作为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值得怀疑,可能能量本身也是某些东西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但是阶梯的概念描述了未来人类的发展方向、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及每一次控制能力升级以后所带来的极大的对更小子集掌控与优化。

如果必定发生,技术奇点的意义将非常深远。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似乎要重新定义。如果技术奇点发生,那么一些科学幻想中的技术像人脑意识的数字化,无限的生命,甚至超越光速都将成为现实。人类智能将以光速速度在宇宙中殖民和扩散开来,直到充满整个宇宙。瑞·库茨维尔强调人类将和机器融合,而机器部分将在2150年左右达到现代人类智能的几十亿倍以上。

如果宇宙中大部分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产生了类似人类智能的环境,大都应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技术奇点。那么,人类先寻找外星人似乎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到达技术奇点以后,人类所创造的智能已经能够了解到宇宙的全部可能性,寻找外星人似乎变得没有意义。

如果把技术描述成一种不断突破各种世界中存在的限制的机制的话,而接近最顶端的数学限制又是创建在逻辑基础之上,那么逻辑本身也就是一种限制。也就是说时间本身也是一种限制。如果,能够突破时间的逻辑限制,那么我们应该生活在未来人类创造的世界里。话说回来,我们是未来人类的始祖,但是未来人类又是我们的创造者。或者说,最初制造宇宙大爆炸的前因和突破时间限制而可以看到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有可能的未来无限技术进步的智能是同一个人,或者说我们无法区分开来他们。有趣的是,如果时间机器确实在未来被制造出来,我们为什么无法在现在遇见他们?这是霍金已经提出过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如果技术奇点发生,那么未来人类早在宇宙诞生时就在观察宇宙的进化。他们无须也没有兴趣去看望某一个时段人类。因为一切像剧本一样被事先排列好了。而我们现在的存在则证明了技术奇点在未来发生。甚至可以说,未来的人类为了屏蔽与古代智能的交流而制造了时间,而时间在任何的参照系中都不能看到未来,从而躲避古代人类的追问。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我们自己就是未来智能所创造的活化石。

技术奇点的出现似乎预测时间将会终止。在技术奇点到来前的几秒钟时间内,所有可发现的东西都将被发现和利用。无限接近技术奇点的时候,似乎所有能够用来调动的能量将被调用完。以计算机自动机理论的论点来说,这个智能可能会控制所有能量的变换,停止计算。但可能仍然在高维空间计算能量变化。甚至在无理数维度上计算能量,所以时间仍然在某些空间中运行。通过这个观点,可以把宇宙想象成一个能量逐渐被整理成绝对优化的一个过程。

当前全世界最权威的两家技术奇点研究中心Singularity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语:Singularity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Acceleration Studies Foundation(英语:Acceleration Studies Foundation)都设在美国。Singularity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于2000年宣告成立,吸收了瑞·库茨维尔为荣誉会长,目标是研制出第一个种子人工智能(递归自我完善/Seed AI(英语:Seed AI))。而全世界第一次技术奇点会议于2006年5月于斯坦福大学举行。

技术奇点的论证并非严密。仅仅从电脑技术正在加速度发展,就得出技术奇点的发生,推理上不严密。

事实上,不少技术领域已经长期处于技术瓶颈难以突破,并不能持续指数增长,例如民用核聚变发电站、常温超导体、高能量密度且安全的电池技术……。在理论方面,超越标准模型的物理理论与实验不符,已令相关研究陷入困难。此外,一些新技术虽然是很厉害的创新,但因为不符合经济适用原则反而被淘汰,如超音速客机、航天飞机等。

《经济学人》曾嘲笑技术奇点这个概念:按照这个说法,因为剃须刀的刀头在历史上数量不断增多,那么最终,剃须刀的刀头数量会增加到无穷多个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