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国民精神总动员 (日本)
2020-11-09 03:31:07

国民精神总动员是1937年第一次近卫文麿内阁9月时推行的政策。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后,第1次近卫内阁(日语:第1次近衛内閣)在8月24日通过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目的是形成舆论为全面战作准备。

1937年9月,日本政府开始根据“举国一致”和“尽忠报国”之口号精神进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各都道府县都建立实行委员会,随后成立町内会、部落会、邻组等居民组织,通过组织强制储畜、捐献、义务劳动等活动:125。

军部原以为中国可能立即投降;然而,中国方面国共合作顽强展开抗日战争,日本之侵略战争陷入泥潭之中;军部为坚持在长期战争鼓动国民支持天皇继续战争,政府也在其影响下构筑把国民都动员起来之战争体制:125。

1938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国家总动员法,规定:只要是国家总动员的需要,可以不经过议会批准,而以天皇敕令的形式垄断、统制和调用物资、能源、运输及劳动力;还规定,“为有效发挥国家的所有力量,统制使用人、物资源”,人和物一样都成为被统制的“消耗品”:125。当年还成立以管理国民身体为目的之厚生省,负责确保战争所需要之“人的资源”,甚至连国民之“健康状况”也作为衡量战斗力和劳动能力之标准;于是,为使国民保持健康投入总力战,普及广播体操:125。

1940年,日本对德国之“闪击战的胜利”羡慕不已,也决心实现纳粹之一国一党之体制,于是陆续解散政党,于10月统一组成“大政翼赞会”;从此,多党制之议会制度被消灭:125。同年,政府解散各工会组织,为配合战争设立“大日本产业报国会”,全面禁止罢工等活动;当时已经实施食品、衣料、燃料和其他日用品之配给制度;因为町内会、部落会、邻组等居民组织是实行配给之途径,所以全体国民都不可能逃避体系;生活统制组织还起到使国民相互监视之作用:125。

杂志、报纸、电影、广播、小说等所有之信息都要经过检查,只允许刊载歌颂和肯定战争之作品;政府把越来越多之战死者称为“英灵”,宣扬他们是为国家而死,是“荣誉的战死”,为再把新士兵送上战场;在以天皇为顶点之军部之统治体制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媒体、教育以及人之生命等都被动员起来投入战争;也就是日本法西斯体制之建立:125。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