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成田机场
2020-04-04 18:22:23

成田国际机场(日语:成田国際空港/なりたこくさいくうこう Narita Kokusai Kūkō */?;IATA代码:NRT;ICAO代码:RJAA),通称成田机场(成田空港),原名为新东京国际机场(新東京国際空港/しんとうきょうこくさいくうこう Shin-Tōkyō Kokusai Kūkō ?),是位于日本千叶县成田市的国际机场,与羽田机场并列为东京两大联外机场。占地1,111公顷,拥有3座客运航站楼,客运流量居日本第二位,货运吞吐量则居日本第一、全球第九。根据日本机场分类法,其划分为据点机场。

尽管成田机场的客源主要来自东京,但它与东京市中心相距约60千米,两地即使搭乘最快的大众运输工具也要花上36分钟。为了与羽田机场区别,国际上常以“东京成田机场”(Tokyo-Narita)称之。1978年启用后,来往东京的国际航班主要在此起降,羽田机场则转以负责国内航线为主。

由于机场内还有8户居民,成田机场会在晚上11时准时禁止起降,不可运营深夜航班,避免飞机起降噪音影响住户,维持到清晨6时才会恢复航班。

1962年,为了分担东京国际机场(羽田机场)日益饱和的运输能力,日本政府开始计划建设新东京国际机场。然而,二战后东京的迅速重建使得用地严重短缺,原计划在东京湾内兴建,受限于当时填海造陆的工程技术并不足以供机场使用,当局只得考虑将新机场建在东京市郊的千叶县。起初,机场选址在富里市,后移至成田市三里冢(日语:三里塚 (成田市))和芝山町东北5千米处。1966年,机场建设方案公之与众。

随着1960年东京学生大规模反安保斗争示威序幕的拉开,1960年代的日本,社会运动蓬勃发展。机场建设方案的提出,不仅激怒了二战后因政府政策移居至此务农维生的居民,更有许多日本左翼人士以新机场实际上是美国为了对抗苏联而在日本建立的又一个空军基地为由,强烈反对新机场建设。1960年代末期,当地农民联合学生和左翼政党成立了“三里冢芝山联合机场反对同盟(日语:三里塚芝山連合空港反対同盟)”,透过法律手段、群众示威、甚至暴力行动来抵制政府新机场修建计划。

在当时,有偿征收土地制度还未广泛实行。政府还是采取传统的办法,强制住户迁移到其他地区,而不进行必要的补偿。在成田机场建设问题上,强制迁移政策并未有效执行,一些顽固的住户甚至威胁如果有人妥协迁移的话,便烧掉他们的新房屋。

根据1966年提出的机场建设计划,机场预计于1971年完工。然而,愈演愈烈的冲突完全拖延了进度,以至于当1971年即将来临时,机场的建设土地都尚未圈定出来。最终,日本政府在1971年开始了强硬手段推进搬迁进度。冲突中,1000多名市民和警察受伤,291名农民被捕。

冲突和抗议并未阻止机场的建设。1972年,由竹中工务店承建的一号航站楼竣工。可是,由于政府与社团民众之间持续的斗争,更有甚者,长期占领在将要修建第一条跑道的土地上,跑道始终无法按时完成。终于在1978年,第一条跑道完工并预计在3月30日正式开放运行。然而,3月26日,一群激进分子携带燃烧瓶驾车冲入机场控制控制塔并进行了肆意破坏,砸毁大量设备。机场不得不推遲到5月20日重新开放。

虽然机场已经开始运营,但政府依然高度紧张,担心会有突发事件发生。机场周围遍布着金属栅栏,警察全副武装的在暸望塔上巡逻。一般民众在进入机场前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无论是否搭机),以防止恐怖活动,此措施直到2015年3月30日才废止,改以启用人员及车辆辨识的安检系统来替代。

新东京国际机场原由日本政府成立的特殊法人(日语:特殊法人)机构“新东京国际机场公团”(日语:新東京国際空港公団/しんとうきょうこくさいくうこうこうだん Shin-Tōkyō Kokusai Kūkō Kōdan)运营。2004年4月1日,新东京国际机场公团进行公司化(英语:Corporatization),改组为国营的特殊会社(日语:特殊会社)“成田国际机场株式会社(日语:成田国際空港 (企業))”,新东京国际机场也同步更名为“成田国际机场”。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震灾发生后,一度因跑道在地震后出现裂缝后关闭机场,机场当局随后发布当日全天候关场,当日所有商业航班全数转降美军横田基地、关西国际机场或羽田机场。

根据计划,成田机场将修建3条跑道,东北/西南方向修建两条4,000米长的平行跑道,第三条跑道与前两条平行跑道相交,计划长度2,500米。等到1978年机场开放时,只有两条平行跑道中的一条完工并投入使用。另外两条跑道的完工在当时的情况下看来可以说是遥遥无期了。计划中提到的另一项关于修建东京市区与机场之间的成田新干线也因为土地问题而被放弃。

1986年,成田机场二期跑道工程开工,将在第一跑道以北修建第二跑道(B跑道)。为了防止修建一号跑道过程中的阻挠事件再次发生,政府承诺不再征用土地并付给机场周围的住户噪音污染补偿费,利用这笔费用,住户可以透过改善房屋的隔音结构来最大程度减低噪音污染。2002年4月,第二号跑道终于赶在日本-韩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前完工。不过,第二号跑道长度仅有2,180米,比原定的4,000米缩短了将近一半,无法起降像波音747这样庞大的宽体客机。随着二期跑道的建设,二号航站楼也于1992年竣工,该航站楼启用时是世界最大的机场航站楼。

成田机场启用时,车站离航站楼里程比较远,乘客得步行很长一段里程,或者乘巴士到达航站楼。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末,时任日本运输大臣的石原慎太郎要求两家铁路业者,即JR东日本和京成电铁将它们各自的铁路延伸到成田机场航站,并开通地下车站来承接客流。1991年,通往一号航站楼的直达列车开通,旧车站也更名为东成田站。

2006年,成田国际机场公司正式向政府申请延长第二跑道至2,500米并获得批准。由于工程顺利,原订于2010年启用的延伸部分提早于2009年10月22日启用,连同附近新建的滑行道,一并提升成田机场的流量。

2015年4月8日,成田机场启用三号航站楼,此航站楼专供低成本航空公司使用。

成田机场的建设和扩张引发了大规模日本政府与民间的冲突,1978年修建的成田国际机场,早在1962年就已经决定。但是因为选址问题、当地农民反对,以及技术问题而一直没有修建。1967年6月17日,在千叶县成田市三里冢、芝山地区修建机场的方案被提出来,7月4日被佐藤荣作内阁批准,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当地农民的强烈反对,并且结成同盟,组成青年行动队,少年行动队、老人行动队、妇女行动队等许多抗议团体,阻止机场的建设,全国各地也有许多学生支援。

鉴于人民的抗议,日本政府使用各种办法压制他们的抗议行动。最为严重的一次是在1971年9月16日-9月20日,日本政府第二次强制执行,反对者包括各地赶来的支援者超过5000人,而千叶县出动5300名警察。双方冲突造成3名警察死亡,475名反对者被捕,150多人受伤,这次事件被称为“东峰十字路事件(日语:東峰十字路事件)”。事件发生后,反对者东三之宫文男以自杀表示抗议。

当地农民对成田机场修建的不断抗议,虽然没有让日本政府放弃修建机场的计划,但是也没有能够按照原计划进行修建。原计划占地面积1,060公顷、3条跑道,而机场启用时只修建了1条4,000米长的跑道。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冲突直到1991年隅谷调查团的介入才逐渐平息。

出境区商店

第4卫星楼中庭

第5卫星楼中庭

入境大厅

由于日本有大量的水产品(特别是鲔鱼)需要运到外国的寿司餐厅,令成田机场成为全日本第八大的水产品输出港,有“成田渔港”之称。

成田国际机场拥有超过40条的联外公交车线路,使旅客可以便利地往返各地。

成田直升机快运有由成田到东京直升机场、埼玉-川岛町直升机场和群马直升机场的包机并由专用的直升机接驳到机场的两个航站楼。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