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即时通讯软件
2020-04-05 13:00:20

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种透过网络进行实时通信的系统,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的传递文字消息、文件、语音与视频交流。通常以网站、电脑软件或移动应用程序的方式提供服务。

即时通信是一个终端连往即时通信网络的服务。即时通信不同于电子邮件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实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信服务提供了状态信息的特性──显示联系人名单,联系人是否在在线与能否与联系人交谈。

一般而言,华语区使用即时通信软件,来代替即时通信客户端。

在早期的即时通信程序中,用户输入的每一个字符都会即时显示在双方的屏幕,且每一个字符的删除与修改都会即时的反应在屏幕上。这种模式比起使用e-mail更像是电话交谈。在现在的即时通信程序中,交谈中的另一方通常只会在本地端按下提交键(Enter或是Ctrl+Enter)后才会看到消息。

在互联网上受欢迎的即时通信服务包含了Windows Live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AOL Instant Messenger、skype、LINE、WhatsApp、Telegram、微信、.NET Messenger Service、Jabber、ICQ与QQ等。这些服务的许多想法都来源于历史更久的在线聊天协议——IRC。

1970年代早期,一种更早的即时通信形式是柏拉图系统(PLATO system)。之后在1980年代,UNIX/Linux的交谈即时消息被广泛的使用于工程师与学术界,1990年代即时通信更跨越了互联网交流。1996年11月,ICQ是首个广泛被非UNIX/Linux用户用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软件。在ICQ的介绍之后,同时在许多地方有一定数量的即时通信方式发展,且各式的即时通信程序有独立的协定,无法彼此互通。这引导用户同时运行两个以上的即时通信软件,或者他们可以使用支持多协议的终端软件,如Gaim、Miranda IM、Trillian或Jabber。

近年来,许多即时通信服务开始提供视频会议的功能,网络电话(VoIP),与网络会议服务开始集成为兼有影像会议与即时消息的功能。于是,这些媒体的分别变的越来越模糊。仅视频会议而言,人们也习惯性的称之为网络视频会议,视频会议和网络会议的概念也变得模糊。光是会议产品就有硬件,软件和网页之分,其中的翘楚更是不乏其人,思科,ppmeet等在其中较具代表性。

最早的即时通信软件是ICQ,ICQ是英文中“I seek you”的谐音,意思是“我找你”。四名以色列青年于1996年7月成立Mirabilis公司,并在11月份发布了最初的ICQ版本,在六个月内有85万用户注册使用。

早期的ICQ很不稳定,尽管如此,还是受到大众的欢迎,雅虎也推出Yahoo! pager,美国在线也将具有即时通信功能的AOL包装在Netscape Communicator,而后微软更将Windows Messenger内置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

请注意,以下列出的数据中,许多是无法直接比较的。而有些数字,则是带有一点投机性质的。有些即时通信系统是分布式的(如Jabber)。有些数据是由即时通信系统的拥有者提供,而有些则是由软件商提供。有些公司可能希望以夸大数据的方式,来达到广告的效果。重要的是,有的数据是以“活跃用户数”的方式列出(这种衡量方式没有共通的标准),有的则列出整体的用户数,更有的只列出高峰时段登录的用户数。

聚合聊天是指支持多种聊天软件的协议,比如一个软件包含了支持ICQ、AIM、IRC和Jabber的插件。

早期的即时通信是属于Unix用户的专利,随着个人电脑与互联网的普及,即时通信成为人与人沟通的另一条管道。

即时通信在2003年后与万维网、电子邮件共同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流。

2007年之后,由于智能手机普遍流行起来。传统上电信运营商所建构SMS、MMS消息服务系统,逐渐被以网络架构的第三方服务商所瓜分移动设备的加值营收。个别地区派生出不同的即时通信软件。例如: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