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0-05-10 11:47:29

同盟国(德语:Mittelmächte;匈牙利语:Központi hatalmak;土耳其语:İttifak Devletleri;保加利亚语:Централни сили,意思是中央国)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及保加利亚王国组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协约国对敌。

战争开始阶段的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于1914年加入,而保加利亚王国则于1915年加入。同盟国亦称中央国,其由来为这四个国家(及除芬兰和立陶宛之外其他与其同盟的政权和团体)均位于俄罗斯帝国以西,法国和英国以东。芬兰、阿塞拜疆及立陶宛在1918年俄罗斯帝国崩溃及战争结束前夕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包括如下国家:

在协约国于瓦尔达尔马其顿的成功推进后,保加利亚于1918年9月29日签订停战条约。受英国及其阿拉伯盟友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胜势所迫,奥斯曼帝国亦于1918年10月30日签订停战条约。11月首周,在意大利于维托里奥·维内托取胜及奥匈帝国解体之后,奥地利及匈牙利分别签订停战条约。百日攻势的持续推进迫使德国于1918年11月11日晨签订和约,战争结束。由于各同盟国各自签订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无统一的停战条约。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一战的“同盟国”为Central Power,并没有“同盟”意思,而有“中央”的意思。英语语境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均表述为“Allies”(同盟),而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central power”和“axis power”则均有“中央”的意思。

由于目前中文语境中已经广泛将“Central Power”翻译为同盟国,该翻译与二战的同盟国(Allies)在字面上一样,因此可能在某些环境中产生歧义或者让部分人产生记忆上的混淆。中文现有语境必须强调区分一战的同盟国是战败国,二战的同盟国是战胜国,同时协约国和轴心国分别是一战的战胜国和二战的战败国。

同盟国最初翻译进中文的时间点难以考证,可能来源于和制汉语(日语:中央同盟国/ちゅうおうどうめいこく),或者来源于德奥意1882年的三国同盟(英语:Triple Alliance)条约结成的军事同盟。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