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法属印度
2020-05-11 06:56:09

法属印度是印度独立前法国在印度殖民地的总称,包括位于科罗曼德尔海岸的本地治里、卡来卡、亚南;位于马拉巴海岸的马埃,及于孟加拉湾附近的金德讷格尔。此外还包括在默吉利伯德讷姆、科泽科德和苏拉特的补给地,但这些“补给地”一般只是一些零散的法国工厂而已。法属印度面积共203平方里,或526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是首府本地治里,面积113平方里,或293平方公里。于1901年,法属印度共有人口273,185人。

一般相信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位期间,法国人即已曾抵南亚次大陆探险,其时曾有一些鲁昂的商人派遣两艘船驶向往东方进行贸易活动,他们自勒阿弗尔启航,但其后就音讯全无。在1604年有一所公司获得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发了东方贸易专利证书,但计划却以失败告终。1615年法王再发出了新的专利证书,有两艘船去了印度,但只有一艘返航。

在红衣主教黎塞留公爵的支持下,法国东印度公司在1642年成立,并由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于1664年重组,同时派遣了一队船队往马达加斯加考察情况。1667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派遣另一队由法朗索瓦卡戎(Francois Caron)率领的船队,Marcara也随同前往。此支船队于1668年抵达印度的苏拉特,并在此建立法国在印度的首个贸易站。翌年(1669年)Marcara 成功于默苏利珀德姆(Masulipatam)建立另一个贸易站。1672年法国取得了圣多马〔Saint Thomas),但其后为荷兰人所逐。法国在1673年,位于原本是莫卧儿帝国统治地区的孟加拉金德讷格尔成立了贸易点。然后在1674年法国从旁遮普的苏丹手中取得了Valikondapuram,为建立本地的管理据点打下了根基。然而在1720年法国在苏拉特、默苏利珀德姆和万丹(Bantam)的贸易站都被英国夺去。

一位法国官员于1673年2月4日占据了丹麦人位于“本地治里”的据点,因此法国在本地治里的时期有就此展开。1674年首任总督Francois Martin开始治理此地,把这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个著名的港口城镇。这时法国人在印度经常与英国和荷兰发生冲突。1693年荷兰人攻下了城镇,并做了很好的防御工事。法国于1697年9月20日签署了里斯维克和约(Treaty of Ryswick),至1699年才取回本地统治的权力。

1720年至1741年间,法国的目标是纯粹商业性的。法国于1723年占领亚南(Yanam)(位于Andhra Coast东北约840公里处),1725年占领了位于马拉巴海岸(Malabar Coast)的马埃,1739年占领卡来卡(Karaikal)(位于本地治里南方150公里处)。于1742年后政治的企图心开始压倒商业利益的需求,所有的贸易站都因防守需要而被武装起来。

在十八世纪本地治里这个小镇被编制为格状的行政区,并有着显著顺利的成长。也使得当地的统治者像是里诺(Lenoir,1726年-1735年)与杜马斯(Dumas,1735年-1741年),能够迅速发展“本地治里地区”并使其成为更大更富有的城镇。不久之后当地最为知名的法国统治者杜布雷(Joseph François Dupleix)在1741年来到此地。开始展现他对于法兰西帝国在印度发展的野心与梦想,但是他的上级却是兴趣索然。法国的野心与英国的利益产生矛盾,两国间的军事磨擦和政治角力从终日不曾间断。在布斯(Bussy)的命令下,杜布雷的军队成功控制了海得拉巴和科摩林角(Cape Comorin)之间的地区,但稍后罗伯特·克莱武这位野心勃勃的英国军官来到了印度,他把杜布雷所怀抱“建立由法国主宰的印度”的梦想给击碎了。在战争失利以及其后的和平谈判都落空之后,杜布雷就被召回了法国。

英国与法国间的条约与当地的政治活动是没有冲突的,阴谋仍继续著。法国随后派出Lally Tollendal收复法国在当地的失地,且继续追击英国要将他们逐出印度。在初期的胜利中,将位于古德洛尔Fort St. David区的势力夷为平地。但因Lally Tollendal在策略上的错误导致在海得拉巴的文迪瓦什战役(Battle of Wandiwash)失败,且在1760年于本地治里被包围。在1761年英国为了报复将旁地切里夷为平地,且在四年内完全消灭这个地方,法国也因此失去了他们在南印度的根据地。

在1765年与英国在欧洲进行和平谈判后,这个城镇重回到法国的手中。统治当地的总督Law de Lauriston计划在旧有的基础上重建此地,在五个月中有200位欧洲人与2000位泰米尔人将此地重建完成。在接下来的50年里,本地的治理权因法国和英国间不断的战事及和议而多次在两国间易手。

1816年,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果底定之后,五个法国于本地治里建立的地区-金德讷格尔、卡来卡、马埃、亚南与位于默吉利伯德讷姆的特别区。科泽科德与苏拉特县也重回法国手中,但是本地治里已失去昔日的光辉,而金德讷格尔的商业中心地位则被英国在附近建立的加尔各答所取代。继承的总督并在接下来的138年中完成了当地包含工业、法律与教育的基础建设。

根据1871年1月25日的决议,法属印度获准选举成立自己的普通议会及地方议会,然而此项政策落实得不太顺利,选举权的分级与资格也被修改。居住在本地治里的总督是由议会协助统治,在第一次的选举中有两个结果产生(位于 本地治里与卡来卡),一个是位于本地治里的上诉法庭,另一个则是五位太平绅士。在此地主要农作物包括大米、花生、烟草、槟榔和蔬菜。

1947年8月,随着印度独立,法属印度的前途亦受到关注。于1947年10月,印度取回位于默吉利伯德讷姆、科泽科德及苏拉特的补给地lodges的主权。其后法国与印度于1948年达成协议,由法属印度各地人民投票公决其归属前途。金德讷格尔于1950年5月2日回归印度,并于1955年10月2日合并成为西孟加拉邦之一部分。1954年11月1日,其余四个法属印度地区由印度接管,以“本地治里”的名义共组成为印度的一个联邦属地。然而此安排的相关协议至1963年方得到法国国会的确认。

Public Domain 本条目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 Hugh (编). 大英百科全书 第十一版. 剑桥大学出版社. 1911年.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