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储备货币
2020-04-12 03:53:50

储备货币(英语:reserve currency 或 anchor currency)是指被多国政府或机构大量持有,作为外汇储备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如石油、黄金等商品的贸易时,也常使用储备货币来计价。

由于其他国家都需要兑换储备货币来购买商品,并且还需支付一定数额的交易费用。(对于主要货币来说,相对于日用品的价格,这样的交易费用微不足道。)这样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就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日用品。另外由于对储备货币的巨大市场需求,发行国还可以以相对优惠的利率借款。

储备货币的出现可以追溯上千年。这些货币受到广泛认可,并被用于跨国交易中。古代的各地区都有地区性的储备货币,例如在10-13世纪的东亚,宋朝铜钱长期充当了宋朝周边各国的储备货币,由于宋朝铜钱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东南亚和西亚,而当时的辽国、金国、西夏、越南、朝鲜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货,改用宋钱。其他地区历史上的国际货币包括古希腊德拉克马、古罗马迪纳厄斯、中世纪的拜占庭苏勒德斯、伊斯兰金迪纳尔、文艺复兴时代的威尼斯达克特及17世纪的荷兰盾等,现代的国际储备货币包括英镑和美元。

17世纪时,随着荷属东印度公司占据了史无前例的世界贸易主导地位,荷兰盾实际上成为了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货币。但要到19世纪中叶,随着各国纷纷设立国家中央银行及国库,以及世界经济连接愈发密切,才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储备货币概念。到了19世纪60年代,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效仿英国,将其货币与金本位挂钩。当时,英国是世界最大的工业产品和服务业的出口国,全世界60%的贸易额以英镑计价。英国银行也在海外进行扩张,伦敦成为世界保险业及大宗商品市场的中心。英国资本也是全球跨境投资的主要来源。英镑因此成为了世界商业交易的标准货币。

在第一次大战爆发后,许多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制度。两次大战之间,曾有尝试将国际金融体系带回金本位。英国在1925年立法重新树立金块本位制度,并有许多国家效仿。这一举措暂时取得稳定,后转为通货紧缩,但由于大萧条及其他因素,世界贸易大幅萎缩,因此造成金本位贬值。市场对英镑的投机狙击迫使英国在1931年完全放弃金本位。到了3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施行了关税及封闭经济政策,英镑也失去了其作为唯一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世界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在该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美国政府许诺别国央行可以将美元储备以固定汇率兑换黄金。欧洲国家和日本为了促进出口和经济发展,有意使其货币贬值。

在60及70年代再起,布雷顿森林体系曾遭受挫折,其原因根据特里芬困境理论是当一国的国家货币同时成为世界储备货币时,其短期国内目标与长期国际目标会发生冲突。

二十世纪后期,随着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发展、德国统一以及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元、德国马克以及后来的欧元都相继成为美元、英镑以外的重要国际货币,其中欧元已成为排在美元之后的第二大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

近期,特别是亚洲的一些国家,外汇储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其中大部分是美元。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国家选择减持美元资产,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削弱。当然,美元被认为仍将在未来很长时间中继续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提出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引发了国际上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热议。2009年6月16日,俄罗斯官员表示,他们可能会更多的选择金砖四国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但是最后,金砖四国的公报里并没有提及这一议题。

经济学家对于单一货币是否可以始终控制世界经济争论不休。不少人认为,由于网络外部性,一种货币可以长期保持霸主地位,特别是在贸易和国际债务上。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