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黑暗恐惧症
2020-04-04 03:08:33

黑暗恐惧症(英语:Nyctophobia)是一种对黑暗表现出特别恐惧的心理疾病。其发生的原因为大脑对于在黑暗环境中可能有什么,或者将要发生什么的臆断。

患者对于置身于黑暗环境的恐惧超出了一般的恐惧心理,并且对黑暗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条件反射。只要身处这种环境当中,就会产生恐惧感,以及无法控制的思维强迫,会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令自己恐惧的东西。

患者主要表现为怕黑,不敢一个人独处,白天与晚上精神症状不一,情绪相差较大。到了晚上,独自一人时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慌情绪,没有安全感,紧张害怕,产生消极情绪。这种症状有间接性,连续性。

尽管对于黑暗的恐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病理的成因仍然缺乏医学上的证据。尽管常见于儿童,根据阿德里安·威廉斯的一项基于催眠治疗的医学研究发现,成人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人患有黑暗恐惧症。其实多数人对于黑暗都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感,这可以用进化论来解释,因为原始的人类担心躲在暗处的天敌。所以诸多黑暗的元素亦常被使用在恐怖电影中。

根据2001年4月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对于黑暗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符合上述四条标准,并产生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才能诊断为患上黑暗恐惧症。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