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居士
2020-03-30 16:27:56

居士是汉语中对人的一类称谓,古为居家不出仕之士,后为佛、道、儒所用,泛指居家修行之士。在佛教中,在家居士(梵语:gṛhapati,巴利语:gahapati,音译迦罗越)分为两众,男称优婆塞(upāsaka),女称优婆夷(upāsikā)。

“居士”字面意思是居住在家的人士,古时候是针对于出仕做官而言,云有德能之士不愿做官而隐居在家,这个用法据说起源于商、周之时。后来也成为文人雅士的自称。如以下在唐朝以前的古典文献中的用例:

佛教传入中原后,“居士”被当做非出家的学佛者的统称。而道教也使用居士一词代指在家学道者。两宋以来,儒学也深受佛教影响,发展出宗教化的理学、心学,儒士大多都通晓禅理道学,故也以居士自称。

在佛教中,信徒分为出家众和在家众两大类。出家众为僧人,即俗称的“和尚”。在家众即所有的学佛人士,最早音译为迦罗越(梵语:gṛhapati,巴利语:gahapati),后以“居士”作为意译,以维摩诘居士最为有名。居士又称白衣(和僧人袈裟衣相对)、善信等,男称优婆塞(upāsaka),女称优婆夷(upāsikā)。经论中有文如:

在《佛学大辞典》中,“迦罗越”的梵语作kulapati,据学者纪赟考证,这是错误的。实际上,kulapati由词根kula-(家族)和pati(主人)组成,义为家长(英语:kulapati)、族长,是乡族中的名望、长老、领导者的意思。而作为在家人的梵语、巴利语有多个来源,一者如在巴利语中,出家人为anagārika或anagāriya,是在“在家人”(agārika、agāriya)前加上否定前缀(an-);二者如“迦罗越”(gṛhapati),本身强调了财力与地位。

唐朝号居士者甚众,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道教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佛教居士;因曾构石楼于香山,与香山寺僧结香火社,不食荤)。两宋儒士亦多号居士,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陈慥号龙丘居士,陈舜俞号白牛居士,秦观号淮海居士,陈师道号后山居士,张舜民号浮休居士,米芾号鹿门居士,周邦彦号清真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号稼轩居士,张元干号芦川居士,蒲松龄号柳泉居士,张孝祥号于湖居士,刘克庄号后村居士,范成大号石湖居士等等。

由以上之例可发现居士之取名多取文士居所之地名、建筑名,但也有例外。清雍正帝全名为“爱新觉罗·胤禛”,自号“圆明居士”,又号“破尘居士”。“圆明”二字为康熙帝赐,意谓“圆而入神,明而普照”,后来建筑了“圆明园”。

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张大千,别署大千居士。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