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罪与罚
2020-06-16 22:45:41

《罪与罚》(俄语:Преступлéние и наказáние,罗马化:Prestupleniye i nakazaniye,IPA:) 是俄国文学家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作品,出版于1866年,在他穷困时仓促完成,与《战争与和平》并列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俄国小说。

本作品是关于一个贫穷的法律系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的故事,他离群索居,赁居在彼得堡一个窄小的房间,不远处住着掌管当铺的老太婆。

老太婆为人吝啬,只愿意付极少的代价来收购人们去典当的物品。拉斯柯尼科夫长期罹患忧郁症,并拥有实践他所谓伟人可以舍弃一切道德约束乃至有权力犯罪的念头;于是于谋划后以斧头砍死当铺的老太婆,并失手杀死她的妹妹丽莎维塔,匆匆拿走一些珠宝与钱财,从此他便在自身罪恶感的折磨下受尽痛苦。

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为赡养家人而被迫卖淫,但信仰却极为虔诚的女子索妮雅。受到索妮雅和预审官波尔费利等影响,他最后向警方自首。经过审判,拉斯柯尼科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刑八年,索妮雅跟着他到西伯利亚,拉斯柯尼科夫对索妮雅一直有不谅解,不敢正视她的存在。直到索妮雅大病一场的时候,他终于才发现自己是如何的爱她,决心用尽一切来补偿她。小说结尾拉斯科尼科夫皈依东正教以忏悔。

威廉哈本的《卡夫卡其人与其作品》中,曾对卡夫卡跟陀思妥耶夫斯基做过比较:“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寓言就是,当人类没有信仰,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在《罪与罚》里面,没有任何人有罪,但罚却加诸在每个人身上。”

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说,他反感陀思妥耶夫斯基并非因为他作品的美学价值,而是

一个一切都变成了情感的世界。换句话说,在这情感被拔高到了价值和真理的地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特点是古典式的大段独白,对话;而兼具意识流的完全展现心理意识的写作风格,人物刻画是小说的中心,情感是人物的原动力,从而成为整书的原动力。情节和景物安排被认为不重要(淡化),甚至不合理。一切围绕人物,并围绕情感的激烈变化而展开。这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