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朔州市
2020-04-06 09:46:52

朔州市,简称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市境东界大同市,南连忻州市,西北达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大同盆地西南部,北、西、南三面皆环山,西北为洪涛山,西南为管涔山,东南为恒山,中部和东部为桑干河平原。桑干河及其支流恢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属海河水系,西北有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全市总面积10,625平方公里,人口176.22万,市人民政府驻朔城区。朔州是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城市,也是北方重要的奶牛基地和陶瓷生产基地。

峙峪、边耀、鹅毛口等古遗址表明,距今约28000年前朔州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

春秋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版图。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边帅蒙恬在此筑城名马邑,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西汉时置马邑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山阴县)、埒县(今朔城区南)、楼烦(今朔城区西南)、善无(今右玉县),归雁门郡管辖。东汉末年县废。

西晋时将雁门关以北各县民撤往关南,地归代王拓拔猗卢。北魏时属畿内地,置桑干郡、繁峙郡、马邑郡。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马邑西南;天保八年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北周升朔州为总管府。隋时改为马邑郡,辖鄯阳(又称开阳,今朔城区南部)、神武(今山阴、应县境)。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马邑为朔州;天宝八年(742年)又改朔州为马邑郡。

五代十国、辽、金、元皆称鄯阳县,宋为朔宁府治,金、元皆为朔州治。

明洪武二年,鄯阳县并入朔州,嘉靖中为冀北道驻地。清仍为朔州,属大同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朔平府。

1912年(民国元年)改朔州为朔县,隶雁门道。后雁门撤道,直隶山西省。

1946年朔县被中国共产党攻取,归察哈尔省,1952年察哈尔省撤消,重归山西省。1989年1月5日正式设市。下辖朔城区(原朔县)、平鲁区(原平鲁县)和山阴县。1993年7月原雁北地区撤消,其所辖的应县、右玉县和怀仁县划归朔州市。

朔州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到总面积的60%以上。境内海拔在16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40多座。最高海拔位于山阴县东南部的翠薇山,主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河流分布较广,主要河流共29条,基本分属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朔州市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干燥,冬长夏短,多风少雨,日照长,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6.4摄氏度,平均降水量428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

现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71485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262982人,增长18.11%。年平均增长率为1.68%。其中,男性人口为895412人,占52.21%;女性人口为819445人,占47.7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9.27。0-14岁人口为308401人,占17.98%;15-64岁人口为1281166人,占74.7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5290人,占7.31%。

矿产以煤为主,兼铁、石灰石、粘土、铝矾土、高岭土、石墨、云母、明矾、石英、锰等等。

朔州是新兴的工业基地,兼有电力、机械、化工、建材、陶瓷、食品等行业。农业有粮食种植、果树栽培、油料种植、牧业、渔业。

市内环城公交车有南环和北环,公交公司汽车有1、2、3、5、6、7、8、9、11路。车费为1元。

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复线、大运二级公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 241国道、 336国道、平万公路、朔蔚公路和连接 京大高速公路的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境内,铁路专用线和公路干线纵横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是山西省第一个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地级市。

平朔机场已于2003年撤消。现在改为汽车驾驶培训学校。

共三所高校(一所本科,两所专科类大专高职院校)

代表性学校: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