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1281-1293年东北罗斯内战
2020-06-19 07:28:06

1281-1282年
弗拉基米尔大公国
佩列斯拉夫尔-扎列斯基公国
科斯特罗马公国
莫斯科公国
特维尔公国

1281-1282年
罗斯托夫公国(俄语:Ростовс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
斯塔罗杜布公国
雅罗斯拉夫尔公国(俄语:Ярославс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

1281-1282年
胜利者德米特里
安德烈三世
斯维亚托斯拉夫·雅罗斯拉维奇
丹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

1281-1282年
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俄语:Дмитрий Борисович)
费奥多尔·罗斯季斯拉维奇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俄语: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князь стародубский))

1281-1293年东北罗斯内战(俄语:1281—1293 Междоусобная война в 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ой Руси)是科斯特罗马王公公正者瓦西里去世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诸子孙间的战争,最开始只是一场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境内的封建内战,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其他罗斯公国都陆续加入此次战争,最终使得战争由一场大公国境内的内战逐步升级成东北罗斯各公国的争霸战争。最终推翻了全罗斯大公兼佩列斯拉夫尔-扎列斯基王公胜利者德米特里对弗拉基米尔公国的统治。

虽然本次战争是发生在1281-1293年, 但战争背景不仅包括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的体制,还包括全罗斯大公的政治性质,以及金帐大汗与罗斯各王公之间的互动,奥利戈维奇系与莫诺马霍维奇系的争端。蒙古征服基辅罗斯后,拔都汗任命一位全罗斯大公协助金帐大汗处理罗斯事务。但到了1263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去世后,全罗斯大公的角色定位日渐模糊,首先在西方的加利西亚-沃里尼亚王国;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两国都不受全罗斯大公管辖;其次南方的梁赞大公国以先祖因戈瓦尔公的被大汗授予特殊地位宣称自己并非全罗斯大公之封臣;而南方的奥利戈维奇系各公国在大罗曼‧布良斯基即位前到底是否属于全罗斯大公管辖亦有疑问。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世时可以依靠武力控制各公国,公正者瓦西里在世时虽没有兄长的强大武力,但通过大汗忙哥帖木儿的全力支持,以政治外交手段仍基本维持了体制。1276年,公正者瓦西里一世去世,大汗忙哥帖木儿指定瓦西里一世长侄佩列斯拉夫尔-扎列斯基王公胜利者德米特里就任全罗斯大公,协助大汗管理罗斯地区。1278年,在罗斯托夫公国,瓦西里科·康斯坦丁诺维奇后代王公之间爆发内乱,支系王公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俄语:Дмитрий Борисович)驱逐了嫡系的米哈伊尔·格列布维奇(俄语:Михаил Глебович)王公篡位。米哈伊尔跑到弗拉基米尔请求胜利者德米特里为他夺回公位,战争爆发。

本次战争最初只是单纯的镇压罗斯托夫公国的内乱,胜利者德米特里与弟弟安德烈三世分享全罗斯大公位,更征召了莫斯科和特维尔两公国的军队。胜利者德米特里与弟弟安德烈轻易地攻陷了罗斯托夫,赶走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但胜利者德米特里不愿将罗斯托夫交给原王公米哈伊尔·格列布维奇,他想自立为罗斯托夫王公。雅罗斯拉夫尔王公美男子费奥多尔庇护了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指责胜利者德米特里贪图罗斯托夫领地。胜利者德米特里下令大军围攻雅罗斯拉夫尔,以及费奥多尔盟友斯塔罗杜布公国。此时安德烈三世身在弗拉基米尔,在诺夫哥罗德使节的劝说下举兵叛变,以自身的科斯特罗马与戈罗杰茨两公国勾结特维尔公国一同反叛胜利者德米特里,更阻拦其南下,先行攻陷罗斯托夫。胜利者德米特里与美男子费奥多尔议和,回军攻打叛变的军队。

1283年,胜利者德米特里收复弗拉基米尔,接着围困安德烈的首府科斯特罗马,但是公正者瓦西里在世时修筑防御工事使得科斯特罗马难以攻陷。安德烈找来了当时的切尔尼戈夫-布良斯克王公大罗曼·布良斯基协助,与诺夫哥罗德军队一同打退胜利者德米特里。德米特里决定和谈,德米特里宽恕安德烈的叛乱,安德烈向德米特里称臣。德米特里接着北伐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打算通过武力强迫诺夫哥罗德维彻为他加冕诺夫哥罗德大公。1284年,在梁赞大公费奥多尔·罗曼诺维奇的提议下,起初互相敌对的弗拉基米尔、梁赞、斯摩棱斯克组成同盟:弗拉基米尔方的诉求是统一公国;梁赞在1282年另一场战争曾攻打莫斯科被打退,因此转向攻打切尔尼戈夫东部土地能得到更多利益;斯摩棱斯克重点是抵御大罗曼入侵。三方利益一致,因此组成同盟,对抗大罗曼与安德烈三世的六国联军。1284/85年,大罗曼再次开始北伐斯摩棱斯克,1286年被美男子费奥多尔击退,同年安德烈三世再叛,请求大汗脱脱蒙哥派兵支援他,鞑靼人派出若干军队去攻打胜利者德米特里,胜利者德米特里资助普斯科夫共和国制衡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回军南下攻陷特维尔,并打退大汗的军队。1288年,在梁赞军队的协助下,攻陷科斯特罗马,胜利者德米特里大获全胜,当时其势力几乎等同其父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位之时。

1293年,胜利者德米特里掌控了整个东北罗斯大部分公国,自视为东北罗斯之主。其原盟友梁赞大公国与斯摩棱斯克公国对其高傲的态度不满。新任大汗脱脱汗也认为胜利者德米特里不贡不臣过于猖狂,下令各公国一同协助征伐弗拉基米尔大公国。斯摩棱斯克与雅罗斯拉夫尔王公美男子费奥多尔首先救出被软禁的安德烈三世,以安德烈三世为首响应脱脱汗的北伐(俄语:Дюденева рать),在8万鞑靼-罗斯联军的打击下,胜利者德米特里组成的联军溃败,被迫放弃弗拉基米尔大公之位,退回原封地佩列斯拉夫尔-扎列斯基,战争结束。是次战争导致佩列斯拉夫尔-扎列斯基、科斯特罗马和罗斯托夫三大城的衰落,间接导致日后莫斯科和特维尔崛起。

此战为东北罗斯带来巨大影响,几乎所有东北罗斯的公国都卷入了战争,目前史学家对此有不同的解读和论证,但有两点史学界已经得到了共识:一、本次战争要是安德烈三世没有谋反,绝不可能升级到东北罗斯的全面内战;二、此战争是全罗斯大公权威没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古罗斯权力结构完全过渡至封建制的一个转捩点。

目前最新的解读来自于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伊戈尔·卢登科夫,他在《留里克的力量》第一卷中尝试综合一系列的史料,将之前数以百计的研究进行整合。他认同史学家弗拉基米尔·帕斯托(俄语:Пашуто, Владимир Терентьевич)的假说,胜利者德米特里与安德烈三世一开始并没有太大矛盾,只是安德烈三世在战争过程中,被反对派怂恿叛乱。胜利者德米特里一开始对弟弟也没有任何提防,因此将弗拉基米尔留给弟弟驻守。即便安德烈三世连续两次叛乱都被镇压,胜利者德米特里也没有处决弟弟,仅软禁而已,兄弟之间未见明显矛盾。因此本次战争可说是反对胜利者德米特里的一众王公及金帐大汗,将安德烈三世拱上大公位作傀儡,号召对抗胜利者德米特里。

安德烈三世叛乱的真正理由众说纷纭,因为他与兄长两人的领地加起来占了当时的弗拉基米尔近七成的领地,剩下两成在罗斯托夫和雅罗斯拉夫尔等敌对公国之手,馀下一成在特维尔、莫斯科和斯塔罗杜布公国等在当时仍非常弱小的独立公国之手,莫斯科和斯塔罗杜布甚至仅有一座克里姆林。米哈伊尔·斯维尔德洛夫(俄语:Свердлов, Михаил Борисович)在《俄罗斯封建主义的形成》中认为自古以来的阴谋说、野心说也不能充分说明安德烈三世为何反叛,胜利者德米特里为人性格暴躁骄傲不可能是安德烈三世反叛的直接理由,在这之前两人一同相处了二十年,更好的反叛机会不少。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德米特里意图不按传统吞并其他公国,在当时的政治理念中,公国是王公的私产,基于血缘开展统治。迪米德里在没有宣称权的情况下并吞他人的土地,代表自己伏尔加河东岸的领地也可能遭兄长并吞。安德烈三世个人的力量并不能对抗迪米德里,他需要拉拢其他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外的盟友,对于诺夫哥罗德和奥利戈维奇系来说一个完整的弗拉基米尔公国也不利地区势力平衡,趁迪米德里出征在外绝其后路无疑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斯维尔德洛夫认为安德烈第二次叛变理由与第一次不同,因为要是迪米德里攻下诺夫哥罗德,对特维尔公国会形成全面包围,因特维尔公国三面都是迪米德里的领地,另一边是其盟友斯摩棱斯克公国,该地区政治平衡会完全被打破,整个东北罗斯将不会再有公国可以挑战德米特里。中世纪罗斯军队被封建贵族所垄断,这个现象的出现是因封建社会的本质所决定性的,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贵族通过履行军事义务来换取土地占有权,王公最主要的收入就是土地税租益。但是贸易收入也是非常重要,诺夫哥罗德作为北罗斯商业中心具有经济和地理的双重优势。迪米德里掌握沃尔霍夫河流域也会严重地损害以伏尔加-保加尔经济圈为主的安德烈三世领地的利益,安德烈三世的贵族封臣不会容忍利益被夺走,为再次反叛提供了诱因。

1293年,安德烈三世被臣下和盟友拱出第三次反叛兄长,即便在次年兄长败亡后,安德烈三世地位近似苏兹达尔、特维尔、莫斯科三公国的政治花瓶。两兄弟的领地被臣下公国逐渐瓜分,之后全罗斯大公主要之位落在特维尔、莫斯科两公国之手。

在古罗斯除了极少数例外,王公们通常依靠自己最多只有数百人的亲兵队(俄语:Дружина)为核心征召人民作战,看起来能嬴取荣誉和掠夺到大量战利品的战争会聚集比较多的战士,各公国普遍没有一套完善的服役法。罗斯的亲兵队有机会配备良好的盔甲和武器,但是平民没有能力装备完整的盔甲,因此多数士兵都只穿布或皮质衣服,配戴头盔以斧和矛作战。而且平民要自备粮食这一点对平民来说是很大的耗费,削弱他们购置更多装备的可能性。在古罗斯国家,普遍采用城邦制,即城邦的维彻邀请留里克王公前来管治和作战,王公和亲兵队更像是雇佣兵,受城镇议会(维彻)雇佣。在13世纪初,古罗斯开始封建化,王公将领地传给子孙,而不是采用顺序制轮替,君主此一概念传入古罗斯。在蒙古征服后,古罗斯各公国开始探索新的政治制度,其中封建制成为大部分公国的主要制度,主要是因为生产力和军役的短缺,迫使王公们需要进行改革,由王公封赏土地予臣下贵族,贵族再将土地交给领民生产,用以供养贵族。贵族则对领民提供政治上的管理,司法上的仲裁和军事上的保护。作战时由王公动员分封王公,分封王公动员臣下贵族为王公服役,扩大了军队基数以应付更长期的战争

本节所指的封建制,为罗斯王公较常采用的政体,但封建公国内部仍然有不少不同的势力,部分公国内部存在强大的农村村社(如莫斯科大公国的科夫罗夫村社、特维尔大公国托罗佩茨的谢普霍夫村社)、修院势力(如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或是维彻势力能充分制衡王公(如苏兹达尔公国),这些势力近乎半自治或完全自治,有能力抗税、武装叛乱甚至可以推翻王公。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