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宜都市
2020-04-06 06:20:26

550.5亿元

宜都市是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西南部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地级宜昌市管辖,位于长江南岸,长江与其支流清江交汇处。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面积1357平方公里,人口39.3万人。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最短距离37.6公里,焦柳铁路贯穿南北,两江可通航。宜都古称夷道,原名枝城市,1998年6月更名为宜都市。

宜都市2006,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一名,2008,2009,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二名。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南岸,清江与长江两江交汇处,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5′-111°36′,北纬30°05′-30°36′。东北隔长江与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有一块飞地在松滋市王家桥镇内),西南、正西与五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夷陵区接壤。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境。

宜都市位于长江与清江交汇处,是湖北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面积1357平方公里,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1992年至今属宜昌市管辖。政府驻陆城街道。

宜都市地处长江中游近三峡出口、鄂西南部,处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东北隔长江与枝江市接界,东南与松滋市相邻,西南与五峰县接壤,西北与长阳、宜昌两县市相连。

宜都市处于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山区。最高点为五峰接壤的帽子尖,海拔1064.6米,最低点为枝城镇的官洲,海拔仅38米。西南地势高竣,群山连绵,高程在250-8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40%。东部丘陵,海拔在50-250米,沿长江及清江出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中部丘陵、冲沟与岗地交错,但坡度较缓,形成平畈,是宜昌市粮油和农特产品的主要产地。

宜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严冬酷暑时间短。全市的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

宜都市下辖1街道、8镇、1乡、1民族乡:

陆城街道、红花套镇、高坝洲镇、聂家河镇、松木坪镇、枝城镇、姚家店镇、五眼泉镇、王家畈镇、潘家湾土家族乡和松宜矿区。

宜都市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曾在这里农牧渔猎。春秋战国时期,境属楚地,秦朝时县域属南郡,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县,名夷道县,至今已有2138年的建制史。 境内有7000多年前的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境属楚地,秦时县域属南郡,西汉武帝建元六年 (公元前135年)置县,名夷道县。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之名即始于此,取“宜于建都”之意,并派大将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并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抗蜀,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之名即始于此,取"宜于建都"之意,并派大将张飞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获取夷道、夷陵、秭归等县,并任宜都太守在此筑城抗蜀,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市府所在地故称"陆城"。自古以来,宜都就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的美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宜都是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的故乡,杨守敬在历史地理、书法、金石、版本目录、藏书等多个领域著述宏丰、学高品富,被日本书法界尊称为“开山鼻祖”,今天长江三峡的名称,就是由他所定,杨守敬纪念馆座落清江之滨。宜都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独臂将军贺炳炎、宜昌市第一个共产党员胡敌、湖北医科大学创始人朱裕壁的故乡。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