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新余
2020-04-18 00:55:05

新余市,简称渝,古称新喻、新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市境东、西、北三面与宜春市接壤,南面与吉安市毗邻。地处赣西山地丘陵区与赣抚中游河谷阶地过渡带,北西南三面环山,西南为武功山,北部为蒙山。袁河自西往东流贯全境,西南有江口水库,又名仙女湖。全市总面积3,160平方公里,人口116.67万,市人民政府驻渝水区。

新余市历史悠久。在市区东北部拾年山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表明,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周朝属吴国,吴国大将孙武在今湘赣地区大败楚军。秦代属九江郡。汉为豫章郡宜春县境。267年,析宜春县置新渝县,属安成郡。因主川袁河中游原称渝水得名。南北朝,新喻县人口超过5万,成为南方的几个中心城市之一。隋朝589年,入吴平县,十一年吴平县并入宜春县,十八年复置新渝县,属袁州;大业三年(607年)属宜春郡。

唐朝622年,撤县,分新渝东北部置始平县(临平),县西南地域为西吴州。武德七年始平、西吴州俱废,复置新渝县。742年,县名因传写之误将渝改为喻,以后相承作喻,属宜春郡。758年,属袁州。宋朝淳化三年992年,属临江军。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新喻州,属临江路。明朝清朝改州复县,隶属临江府。

1912年,直属江西省。1914年,属庐陵道。1926年,复直属江西省。1932年,属江西第八行政区。1935年,属江西第二行政区。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1930~1934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新喻建立大片革命根据地。1930年5月在良山镇的上木元村成立新喻县苏维埃政府,下辖东区、西区、南区。1932年3月,新喻、峡江两县苏维埃政区合并,成立“新峡县”。新喻设水口、丰城、东路、姚泗等4个区。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苏区全部丧失。

1949年7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新喻,新喻属袁州专区(专员公署驻宜春)。1953年,新喻县属南昌专区(袁州、南昌两专区合并,称南昌专区,专员公署驻南昌)。 1957年,国务院公布,将新喻改名新余,沿用至今。1958年,新余县属宜春专区(专署驻地由南昌迁宜春,改名宜春专区)。1960年,新余县钢铁工业发展迅猛,为适应其,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余县设立新余市,由省直辖。1963年,由于新余钢铁工业建设规模压缩,撤销新余市,恢复新余县,仍属宜春专区(后改称宜春地区)。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新余市,并将宜春地区的分宜县划归新余市管辖。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新余县管辖的范围内设置渝水区。2000年,设立仙女湖风景名胜区,赋予其县级党政管理职能。2001年,新余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成立,正县级建制。

新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

全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

除正式行政区划外,新余市还设立以下地方经济管理区: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孔目江生态经济区。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1388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1096人,增长3.74%,平均每年增加411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37%。其中,男性为598004人,占总人口的52.51%;女性为540869人,占总人口的47.49%。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0.56。0—14岁的人口为213994人,占总人口的18.79%;15—64岁的人口为832432人,占总人口的73.09%;65岁及以上人口为92447人,占总人口的8.12%。

新余市是江西省经济最发达、人民最富裕的城市。新余市由于除市区以外仅下辖1县,因此总人口少、地域总面积小、资源匮乏。尽管如此,新余经济增长速度十分迅猛,长年保持全省第一,其经济实力(以人均计)已经达到广东、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水平。

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GDP)63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市区全年生产总值为530.17亿元,位列江西第二。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长十分迅猛。三次产业结构为6:63.9:30.1。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产值大幅增长,这说明新余市正在由单一国有经济主导逐渐转向多种经济发展。 2010年新余市年人均GDP达55424元,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市区人均GDP达到63259元,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 2010年全年财政总收入80.63亿元,比上年增加24.05亿元,增长42.5%, 其中税收收入67.98亿元,增长46.7%。地方财政收入49.99亿元,增长51.4%。财政支出77.66亿元,增长32.3%,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26.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3.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增长151.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102%。 201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小幅上涨。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四升四降”格局,其中食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有小幅上涨;烟酒及用品下降0.17%,衣着下降5.5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娱乐下降0.05%,交通通信下降0.6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15%;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27%。 2010年年末从业人员71.52万人,其中城镇30.72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22.53万人,第二产业25.12万人,第三产业23.8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2010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0.86万亩,比上年增加2.69万亩;粮食产量58.95万吨,比上年减产1.11万吨,下降1.8%。油料种植面积16.35万亩,减少0.61万亩。茶叶产量148吨,下降24.9%。2010年全年肉类总产量7.33万吨,比上年下降5.1%,其中,猪肉产量6.05万吨,下降4.5%。生猪年末存栏42.73万头,增长3.7%;生猪出栏75.01万头,增长1.6%。禽蛋产量0.99万吨,下降10.9%。水产品产量4.16万吨,增长5.0%。2010年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1.5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2.5%,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1.07万千瓦,增长12.0%;联合收割机达1200台,增长9.3%。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85万吨,增长5.0%。

2010年全年工业增加值36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占生产总值的57.1%,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0.8%,集体企业增长26.5%,股份制企业增长15.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2.7%,私营企业增长14.9%。轻工业增长49.1%,重工业增长20.9%。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208.95亿元,增长38.1%,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77.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4.1%。

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增长,铁矿石成品矿比上年增长29.8%,苎麻布增长50.8%,纱增长17.9%,钢材增长33.2%,生铁增长25.4%,多晶硅增长385.8%。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7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0.26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实现利润89.36亿元,增长71.6%;实现利税118.08亿元,增长59.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24.38%,比上年提高69.47个百分点。2010年年末入园投产工业企业194家,全年安置从业人数4.88万人,增长20.4%。完成工业增加值145.86亿元,增长42.0%;全年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64亿元,增长59.0%;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58.63亿元、69.87亿元,分别增长77.9%、83.6%。

在新余市,有一大批新能源企业,同时形成高技术人才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朝着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目标不断迈进,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小巨人”。江西省确定的三个千亿产业工程,其中2个在新余。新余市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绝大多数指标位列全省第二,人均GDP等指标已经远超过江西省会南昌市。2011年,新余人均GDP在全省率先超过1万美元。新余是江西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因为发展迅速,其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为“新余现象”。拥有钢铁之都、新能源之城、赣西明珠等美誉。

新余市从人口、区位、地域面积、资源、科技、基础条件等来看,都称得上江西省的一座“小城”。而新余市一方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加速产业重构和优化升级,使得经济快速发展。

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每10位入境的外国人中,就有7人是到新余的。

新余经济高度发达,每天都有百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供应商、销售商前来新余洽谈业务。

新余有仙文化、抱石文化、天工文化以及钢铁文化等丰富文化资源,正着力打造文化大市。新余民办职业教育享誉全国,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被国家教育部称为“新余现象”,拥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2所,其中万人以上的职业院校就有4所,在校生近9万人,累计向全国输送各级技能型人才25万多人,是全国最大的蓝领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之一。新余将通过二三年的努力,达到在校生15万人,建成万人以上高职学院4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0所以上,在全国率先创办太阳能职业学院,培养太阳能技术人才。新余市基础教育全省领先,共有4所全省优质重点高中,高中教育普及率高达84%。同时,新余少儿艺术驰名全国,多次获得全国金奖,三进北京、两进中南海演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亲切接见。 新余市群众文化红红火火。可谓“月月有演出,百姓唱主角”。高雅的文化将提升城市品位,新余市联合拍摄了30集电视连续剧《欢天喜地七仙女》、儿童电影《会说话的风筝》、电影电视《傅抱石》。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同一首歌”、“激情广场”、“欢乐中国行”先后走进新余。 2006年成功举办了江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2007年11月又成功举办了“仙女湖杯”世界旅游形象大使冠军总决赛。

中国音乐家协会已将10个考级项目放在新余,户均钢琴拥有量居全省前茅。新余还是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曾多次承办全国、全省重大体育赛事。

新余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城市的东、西、北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孔目江、袁河绕城而过,城南有抱石公园,城北有仰天岗森林公园,城东有江西省惟一国家级湿地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城西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仙女湖,城中点缀着北湖、仙来湖、长林湖、南湖、晚睛湖。新余城镇化率达51.2%,位居全省前列。按照“显山、露水、透绿”的原则,新余市巧做山水文章,着手进行孔目江、袁河抬水工程,加快仙来大道、抱石大道、仙女湖大道、仰天大道、劳动路的建设或改造,建设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抱石公园、仰天岗森林公园、经济开发区市政广场四块绿地,新建新余高专新校区、人民医院、工人文化宫、图书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等五大标志性建筑。目前,新余“一城五区,两江四岸”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新余市有仙女湖、洪阳古洞、昌山古刹、严嵩万年桥、大岗山、百丈峰、魁星阁等一大批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近年市区新建的充满时代气息和艺术风范的袁水园、城区五湖、太阳城、仰天岗风景区等。

仙女湖是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传说中七仙女下凡之地。景区总面积2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湖中99座岛屿星罗棋布,湖叉港湾扑朔迷离,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5%,共有220种,765属,3000多种,占全国总科62.3%,有各种鸟兽类76种,拥有亚洲最大的亚热带树种基因库。

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是江西省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以湿地风光、水库风光和田园风光为特色,占地约30000亩。

浙赣铁路横穿新余市中心,京九铁路傍市而过。

三条高速公路和四条省道在新余交汇,新余市是全国众多城市中少有的高密度高速公路通过的城市。

新余教育自古以来十分发达。历史上曾有大量状元、进士来自新余,江西第一位状元卢肇就来自新余。

新余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不动摇,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越来越明显。

全市的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近100%;在市区范围内,江西省新余第一中学、江西省新余第四中学是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一直在社会中享有较高声望。

新余高校教育正处于迅速发展中。新余学院前身是新余职业大学。1986 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新余职业大学,它标志着新余自己创办高教事业的开始。校园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另有赣西学院、江西渝州学院等。

主要产地在分宜县,由苎麻韧皮纤维经过刮麻、沤麻、绩纱、织布四道纯手工工序制成。纯手工制作,吸水性好,透气性强,穿着舒适凉爽,越穿越柔软、舒适,是我国的民间传统纺织品。而分宜县的夏布产量之大,品质之优,也使分宜县得名“夏布之乡”。

新余人文荟萃,贤能辈出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