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腓特烈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2021-01-21 21:02:19

腓特烈一世(德语:Friedrich I;1122年-1190年6月10日)也被称为红胡子腓特烈(意大利语:Federico Barbarossa),或者巴巴罗萨(德语:Barbarossa,音译自意大利语的“红胡子”),霍亨斯陶芬王朝,罗马人民的国王(1152年-1190年在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士瓦本公爵(称腓特烈三世,1147年起)和意大利的国王(1154年-1186年)。他的父亲是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母亲是巴伐利亚的朱迪丝(属韦尔夫家族)。按亲属关系,他是国王康拉德三世的侄子。

腓特烈一世像所有有才干的皇帝一样,试图在德意志境内驾驭桀骜不驯的诸侯。他在1158年颁布采邑法令,要求所有接受采邑者为皇帝服兵役。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把大的诸侯领地分割成多块,因此在1156年将奥地利从巴伐利亚公国分出来,使之成为独立公国。腓特烈一世企图把王室直辖的领地连成一片,并仰赖家臣进行统治。

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的强烈兴趣使意大利事务成为他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腓特烈一世的绰号是红胡子,在意大利语中,红胡子的译音为巴巴罗萨,意思是这位入侵者在意大利残杀无辜,让意大利人的血染红他的胡子,由此可见意大利人与腓特烈之间的血海深仇。

为征服伦巴第诸城市,使这些富饶地区成为帝国的税收来源,腓特烈一世长期执行侵略意大利的政策。他对意大利进行过5次军事入侵(1154年、1158年、1163年、1166年和1174年)。为巩固帝国在意大利统治,恢复德意志各公国的秩序。1153年与教宗达成康士坦斯协议,承诺保护教宗国,并帮助教宗夺取罗马的控职权。取得教宗的支持后,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进行六次远征并于1155年拿下罗马。1158年第二次占领米兰,并在意大利北部地区建立政权。然而这一举动导致他与教宗亚历山大三世的长期斗争,西西里和教宗国组成伦巴第同盟。1167年腓特烈一世在图斯库卢姆指战中大败联军,然而一场瘟疫席卷他的军队,导致他不得不班师回朝。1176年,伦巴第联盟(此时威尼斯和拜占庭也加入到联盟中)在莱尼亚诺战役中彻底打败腓特烈一世,迫使他在1183年的康斯坦茨和约中,承认地方城市拥有自由选举执行官的权利。不过腓特烈一世的意大利政策也取得一定成效。他不顾教宗乌尔巴诺三世的反对,通过安排儿子亨利与西西里王国的继承人科斯坦察结婚,霍亨斯陶芬王朝最终取得对西西里的统治权。然而,正是西西里领地成为后来霍亨斯陶芬王朝与教宗残酷争斗的根源,这场争斗最终使霍亨斯陶芬家族被斩尽杀绝。

虽然腓特烈一世和他的帝国威名赫赫,但在业已形成诸侯割据的德意志,他的中央集权政策仍然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他的主要敌人和竞争对手是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亨利并在1156年兼领了巴伐利亚。1174年,由于狮子亨利拒绝参加对意大利的军事行动,腓特烈一世向亨利进攻并将之打败。亨利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剥夺,只保住了不伦瑞克和吕讷堡。但腓特烈一世并未将狮子亨利被没收的领地划入王室领地,而是将它们分给了其他公爵。从此这就在德意志成为一种惯例,即被没收的公爵领地只能短期为皇帝所拥有。

1189年,腓特烈一世在与教宗和解后,与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和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一起领导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然而,他最终未能到达圣地。在带领德军东征的途中,因为决意认为游过河比翻山越岭更省时间,于是真的跳进了河中,想证明给士兵看,结果在几分钟后淹死了。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