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眼镜蛇科
2020-05-24 15:50:53

眼镜蛇科(学名:Elapidae)又名蝙蝠蛇科,客家话称之为嘭头蛇,此科的成员皆为剧毒蛇类,主要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包括亚洲、非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当中包括眼镜蛇属、眼镜王蛇属、曼巴蛇属、环蛇属、太攀蛇属、虎蛇属、珊瑚蛇等著名的成员。目前已有约61属包括325个物种被确认。

所有眼镜蛇科的成员都有一对固定于前上颚的毒牙用以注射毒液,毒牙与毒腺相连。它们为陆栖性,大多与游蛇科的成员相似,拥有带着光滑鳞片的细长身体,不像蝰蛇科,它们的颈部与头部的大小形状相似,并拥有圆形的瞳孔。有少数成员例外,如澳大利亚的南棘蛇则是有与蝰蛇科非常相像的体现。某些眼镜蛇科成员是树栖性,它们也是爬树能手,例如非洲的曼巴蛇、树眼镜蛇(有时会与曼巴蛇混淆,因为曼巴蛇属与眼镜蛇属为近亲,加上其为树栖性故有时被翻译为“树眼镜蛇”,但照其英文名mamba直接翻译的名字“曼巴”会更准确)及澳大利亚的盔头蛇属等。

眼镜蛇科的成员都有一对固定在上颚的毒牙。毒牙为中空,在嘴巴闭合时会藏与上颚前端,不会收褶。它们的毒牙长度与移动性都为中等,程度介乎游蛇科(毒牙短,移动性低)与蝰蛇科(毒牙长,移动性高)之间。某些眼镜蛇科的成员有较长及较有移动性的毒牙(如南棘蛇、曼巴蛇、太攀蛇、眼镜王蛇),可以施以较快的攻击。另外,有些眼镜蛇科中(眼镜蛇属)的成员还懂得喷射毒液自卫,它们的毒牙特别,也是已知的所有毒蛇中,少数会喷射毒液的。

眼镜蛇科的成员们皆有致命的神经毒素,大部分成员的毒液也带其他毒素,如细胞毒素及心脏毒素等。它们的攻击都可以致命。某些成员的体型也很大,并能分泌大量毒液(如亚洲眼镜王蛇、非洲黑曼巴蛇、澳大利亚海岸太攀蛇等)。它们的毒液用于猎食或防卫。

海蛇的分类争议很大,有时被归入本科的海蛇属,但也被认为是专门的一科,即海蛇科。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