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雪豹
2020-05-25 07:32:10

雪豹(学名: ),在中国也被称为艾叶豹、荷叶豹、草豹、伊尔毕斯(西部少数民族),有“雪山之王”之称,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中国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相对长而粗大的尾巴是雪豹与其他相似物种区分的明显特征。

雪豹敏感、机警、喜欢独行、夜间活动、远离人迹和高海拔的生活特性使其行为特征难以为人所知。到目前为止,人类对雪豹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因其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雪豹亦被人们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而由于非法捕猎等多种人为因素,雪豹的数量正急剧减少,现已成为濒危物种。在中国,雪豹的数量甚至少于大熊猫。“只见雪豹皮,不见雪豹”是1990年代,美国博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的痛心呐喊。

与此同时,对雪豹的一系列研究和保护工作也正在进行。2012年6月,青海三江源地区首次拍摄到雪豹影像,引发了较大关注。

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基于评估灭绝风险的全球标准,宣布将大型猫科动物雪豹,从濒危(EN)级别降级到易危(VU)级别。但仍有专家警告说,这个物种依旧面临着非法捕猎和栖息地受破坏的严重威胁。

雪豹在大型猫科动物中属于中等体型,大小似豹,头比豹小。其平均体重在30到50公斤,最重75公斤,体长100到130公分。同时,雪豹有许多在寒冷的山区生长的生物特征,他们身体粗壮、毛厚、耳小,这些特征都有助于减少身体热量散发。雪豹的虹膜呈黄绿色,强光照射下会缩为圆状。雪豹也有着大且披毛的足部,前足5趾,后足4趾,前足比后足宽大。大脚的作用有如雪地靴,可以分散体重在雪地上的压力,不会在松软的积雪上陷得太深,有助于在雪地行走。脚掌的毛除了可以增加在陡峭或不稳定雪面的摩擦力之外,还能减少从脚掌散失的体热。趾端具尖锐的角质化硬爪。

雪豹的皮毛为灰白色。雪豹耳朵的背面为灰白色,边缘为黑色。鼻子尖端为肉色或黑褐色。上唇白色,略带灰褐色,具黑色的小斑点和短条纹,唇边的胡须颜色黑白相间。其颈下、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及尾巴下部均为白色,皮毛上有黑色点斑和黑环。从雪豹的背部开始,沿脊背有三条由黑斑形成的线纹直至尾巴的根部,后面的黑环边较宽而大,至尾巴端最为明显,如同植物叶子,所以有“艾叶豹”的俗称。

雪豹相对长而粗大的尾巴(约为体长的3/4)成为与其他相似物种区分的明显特征。这条长尾巴长满浓密蓬松的毛,分布有斑纹,尾尖能绕成圆形花结,坚硬时如同钢鞭怒竖。有的个体由于尾巴过于粗大,养成了盘尾的习惯,形成一个卷曲的圆圈。除了在山地环境攀爬斜坡和快速奔跑的时候帮助雪豹来保持平衡外,在寒冷的环境中,这条尾巴也可以在他睡觉时盖住口鼻保温。同时,雪豹的鼻腔较大,亦是为了使吸入的冷空气温暖。

雪豹在生物分类学上的定位,曾经为单独的一个属——雪豹属(),其学名为“”。主要理由是其舌骨基本骨化,而豹属动物的舌骨中部为韧带性软骨。因此,雪豹不能像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一样发出低沉、强烈的吼叫,而只能嘶嚎。同时,雪豹与虎、豹等动物很难进行杂交,且没有产生过杂交种,而狮、虎、豹、美洲豹之间能够进行杂交,并有过杂交种的记录。从而有文献认为应将雪豹看作是大型猫(狮、虎、豹等)与小型猫(金猫、豹猫等)的一个过渡型,单列为一个属较为合适。目前,《世界哺乳动物物种》第三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和《中国动物志》均使用该种名。然而最近的分子生物研究显示这个物种应为豹属的一个亚属,同时种名应为“”。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使用这一种名。

雪豹据称有两个亚种。在《世界哺乳动物手册》上,其亚种名分别为“”和“”。前者分布于中亚及东北方的蒙古和俄罗斯,后者分布于中国西部地区和喜马拉雅山。但这一点并没有被广泛认可。

以下演化树来自于魏磊等人的2011年研究《豹属线粒体基因组分析》,发现狮是雪豹最亲的物种,而豹属是由虎、豹、雪豹、美洲虎、以及狮所构成,并主张将云豹属也归类于豹属。研究人员并发现,整个豹亚科(原文称之为豹属)是约在1130万年前与猫亚科动物分开演化,而雪豹与狮的演化分歧时间大约在463万年前,此时青藏高原正在隆起、成形中;在约26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进入第二阶段,形成更高海拔的高原,这段时期可能是雪豹演化成高原特有种的关键阶段;在约17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接近现在的高度,原本分布于高原的雪豹开始往周围高地进行辐射扩散:

猫亚科(Felinae)

 云豹属()

 虎()

 美洲豹()

 豹()

 狮()

 雪豹()

雪豹的头骨与豹相似,但略短于豹。脑颅较宽而近乎圆形,脑室较大。颧弓发达,鼻骨短而阔,吻部、额骨和眶间距亦宽。上颌骨额突出部超过鼻骨的额突部。人字嵴、矢状嵴特别隆起,骨缝愈合紧密。鼓室不甚发达,听泡较平低。下颌骨厚实、底缘平直。

雪豹齿式为 3 1 2 1 3 1 2 1 = 30 {\displaystyle {\frac {3\cdot 1\cdot 2\cdot 1}{3\cdot 1\cdot 2\cdot 1}}=30} (拉达基语), (蒙古语:ирвэс), (普什图语:واورين پړانګ‎),或(哈萨克语:барыс ˈbɑrəs), (吉尔吉斯语: Илбирс)和(乌尔都语,意指“雪中的猎豹”)。

在中国,由于雪豹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之为“雪豹”,在各个地区另有“艾叶豹”、“荷叶豹”、“草豹”之称。雪豹在藏语里被称为“煞”。在天山,雪豹被当地居民尊称为“查汗尼瑞斯”,意为“美丽的白色金钱豹”。

雪豹是鞑靼族和哈萨克族的民族象征。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市徽即为一只雪豹,鞑靼斯坦共和国的盾徽上亦是一只有翼的雪豹。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的纹章也与之类似。在前苏联,能登上苏联全部五座超过7000m的山峰的登山者将获得雪豹奖章。另外,雪豹亦是吉尔吉斯斯坦女童子军协会的标志。

哈萨克斯坦旧的10000坚戈纸币上的雪豹图案

鞑靼斯坦共和国的盾徽(阿克巴尔思)。

雪豹是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标志

雪豹是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标志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雪豹标志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的标志

北奥塞提亚的国徽

南奥塞提亚的国徽

相关:

  • 豹亚科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