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大淀号轻巡洋舰
2020-04-07 18:58:03

大淀号轻巡洋舰(日语:大淀/おおよど Ōyodo ?)是日本帝国海军的轻巡洋舰。舰名来源为宫崎县内最大的河川大淀川。大日本帝国海军最后的联合舰队旗舰。为昭和十四年度的第四次日本帝国海军军备补充计划(日语:マル4計画)中通过建造,日军在官方文书上称为巡洋舰丙,又称丙型巡洋舰。

太平洋战争开战前,日本海军的对美战略主张九段决战,计划中对美军的迎击战略有一层要靠大型舰队型潜舰在太平洋中猎杀美军舰队。但太平洋太大,单靠潜舰或是舰上搭载的水上侦察机要找到敌军仍是大海捞针,因此日本帝国海军计划建造一种指挥潜舰部队,装载较多的侦查机来搜寻敌军舰队的侦查巡洋舰;这种巡洋舰需要的不是火力,而是较大的舰载机搭载与长续航力,一开始军令部甚至认为连主炮和鱼雷发射管都不必装,在后续细节讨论会议上才被说服装备最上级的主炮,鱼雷发射管则视情况配置,但在计算船体配重后也没有空余配备鱼雷发射管了。

在第四次军备补充计划中核定建造2艘:136号舰大淀、137号舰仁淀。但最后因对美开战后军备建设方向更改,改变使得二号舰的建造计划中止,只有一号舰大淀号完工服役;大淀号的乘组员多为瓜达康纳尔海战中被击沉的比叡号战舰幸存士兵,该艘军舰原本已有恶名的军纪管理风格也被移植到本舰上,在大淀号上供奉的神社为宫崎神宫,供奉处为舰桥下部靠主炮射击指挥所的地方。

大淀级的基本设计是以阿贺野级为蓝本放大,但因为满载吨位为万吨级,实际上比阿贺野级大上许多;但仍找得到与阿贺野级多数相同的舰体特征:平甲板式船身、球形舰艏、飞剪式船体设计。但大淀级需要长距离巡航,且肩负潜水舰队旗舰任务,因此还设计了全舰冷暖气空调使舰内适居性较为良好,在普遍将吨位分配给武备而牺牲掉适居性的日本军舰中堪称异数;大淀号的官兵住舱是使用三层铝床,不足的增员才使用吊床安置,因为将许多吨位用在防护及适居性改善,因此基本吨位已上看8千吨级,满载吨位更上万吨;大淀号的主炮为最上级重巡洋舰拆下的三联装155炮,防空炮则是与秋月级驱逐舰相同的双连装100毫米炮,以日制巡洋舰来说防空机能相当齐全,在实战报告内认为两种火炮合用制造的火网曾有对1万米距离外12架美军战机编队造成击坠8架的伤害,评价上相当好;主机与翔鹤级使用的款式相同,舱间设计也因吨位较为充足因此规划了每个锅炉、6座蒸气涡轮引擎皆以单独舱间隔离,强化生存性,蒸气涡轮引擎也采用同样的单独舱间隔离设计。锅炉排烟则采取了日本战舰普遍使用的整合型烟囱增加甲板利用空间,因此大淀级得以在安装了大型机库后甲板仍有足够空间设置一组长44.5米的弹射器,舰体后侧右方设置了一台起重机作为回收水上飞机使用。

1941年2月14日大淀号在吴海军工厂第三船台开工,1942年3月10日命名,同年4月2日在海军工厂职工及靠泊军舰人员约5,000人观礼中下水,4月内订将编入横须贺镇守府,1943年2月28日完工。

由于为大淀号开发的紫云水上侦察机因技术不成熟而失败,使得侦查机能并不健全;加上对美战略改变,潜水舰队旗舰的功能已变得无意义。完工后的大淀号先是在吴港至横须贺间海域训练,同时间和她一同训练的包括新月号驱逐舰,以及在濑户内海培训舰载机组员的龙凤号、凤翔号。在1943年5月上旬阿图岛战役爆发趋势明显后,大淀号与航舰部队一同集结在横须贺待机;但是盟军很快地就夷平阿图岛防御部队,因此在5月31日集结的军舰一同往西日本集中训练,包括航舰(翔鹤、瑞鹤、瑞凤),巡洋舰(最上、大淀),驱逐舰队(新月、初月、凉月、时雨、有明)。

自1943年12月起,联合舰队计划强化南太平洋补给,补给线为日本本土-楚克-卡维恩,补给任务作战代号为‘戊号输送作戦’;大淀号原本不在计划编列中,但在12月25日大和号战舰遭美军潜舰鱼雷命中受损,大淀号替代大和号参与戊三号第二部队运输任务。大淀号主要作为护航船团使用,且运气很好的在2月10日离开楚克,躲过几天后近乎毁灭性的空袭灾难,在2月24日自日本本土出发为塞班岛运输补给物资;在1944年3月大淀号改装为联合舰队旗舰,并在同年5月4日至9月29日担任5个月的旗舰任务。为了容纳司令部相关机能,大淀号撤除大型弹射机,更换成一般巡洋舰普遍使用的火药式弹射机与水上侦察机;机库隔成3层建筑,最上层为幕僚寝室,中层为幕僚办公室和作战室,底层为司令部与杂物间。但是联合舰队情报参谋中岛亲孝中校回忆这种由金属结构与漆上防火涂料改装的建筑待久了让人颇不舒服,况且联合舰队长官与幕僚长的官厅仍然设计在舰桥下方,这些官根本不会特地走甲板到后方办公,而是直接利用航海舰桥下方的小间作战室;改装出来的司令部舱室配置本身就充满很多瑕疵,而且增加的上层结构重量让船只的稳定性下降,因此操舰还特别交代在全速状态转舵可能会造成船体15-20度之倾斜,还会造成高射炮上弹机无法使用,要特别当心。

大淀号并没有因为旗舰改装工程而增设通信设备,所以担任旗舰时的大淀号无论是火力、防护力、观通性能都是可有可无的状态,因此舰长在战报中认为未来应该要增加船侧隔舱增加浮力改善本舰的稳定性;而基层更抱怨干脆把司令部设备拆了换成2组四连装鱼雷发射管还比较实际。后来联合舰队司令部转移到庆应义塾大学(日吉)的地下指挥所。而大淀号被解除了联合舰队旗舰的任务,变回轻巡洋舰,虽然大淀号在巡洋舰中火力较贫弱,与较差的操舰性,但她终究是联合舰队具有较强防空能力的大型舰艇,因此1944年后的大型海战大淀号便作为撑场台柱运用。此后参加了莱特湾海战(无事生还)、礼号作战(胜利)、北号作战(成功)等,直到1945年7月24日于江田岛湾内被美军舰载机空袭命中4发500磅炸弹,右倾覆转着底;7月28日再度遭到空袭,为了避免倾斜加剧翻船,大淀号舰长决定开启海底门将舰内灌水,由于停泊处位于浅滩,大淀号就维持右倾横躺的姿态至战争结束。

1947年(昭和22年)9月18至9月20日,大淀号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重新浮航,并在1947年12月20日拖到吴港;最后在1948年1月17日至8月1日完成解体。

除了大淀级两艘,日本军方曾有计划以大淀级船体重新设计一艘装有12门九八式高射炮的防空巡洋舰,但是因造价过于高昂而放弃构想。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