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恒慕义
2020-04-10 17:26:51

恒慕义(英语:Arthur William Hummel, Sr.,1884年3月6日-1975年3月10日)是一位著名的美国汉学家,早年曾亲赴中国进行基督教传教活动,后在回国主管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著名的人物传略辞典《清代名人传略》便出之其手。他也是美国政府著名外交官、前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的父亲。另外,作为美国亚洲研究协会的创始人和首任会长,他对美国亚洲研究的整体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1884年3月6日,恒慕义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沃伦县的沃伦顿(英语:Warrenton, Missouri),他的早年生活异常艰辛。他的父亲在他和他孪生弟弟出生前两周已经过世,而在其兄弟两人正值十二三岁之际,其年仅37岁的母亲又于1897年不幸离世。

其后恒慕义便开始寄居在一位亲戚家里,并在当地完成了高中学业。后于1905年恒慕义在21岁时毕业于摩根公园学校(英语:Morgan Park Academy);继而在1905年免试入读芝加哥大学,并于1909年获得学士学位,再于1911年获硕士学位,后于1914年获神学学士(英语:Bachelor of Divinity)学位。

在其就读芝加哥大学期间,他被旨在推动美国大学生赴海外传教的学生志愿运动所吸引,后虽然他不是作为一个传教士身份出国,但他在1912年也毅然选择远赴日本任教于神户市。1913年夏天和1914年期间,恒慕义赴中国探访了在金陵大学从事历史和宗教学教育的弟弟威廉·弗雷德里克(William Frederick),自此开始对中国产生兴趣。

1914年恒慕义回到了美国并结了婚。是年11月,他和新婚不久的妻子作为美国公理会差会传教士被派遣往中国。初到中国至1915年的一段时间里恒慕义在北京学习汉语,之后他携妻移居去了山西汾州(今山西汾阳),于1915年9月19日开办了一所教会学校铭义中学并亲任校长,兼授英语;后还在1920年2月他的妻子生下了儿子,因敬仰中国宋代名人王安石,故为子命名为恒安石。在教学工作之余,恒慕义对中国的铜币和地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大量阅读当地的地方志,还开始收集了大量的中国古钱币和中国古地图。在山西居住了十年之后。1924年恒慕义和妻子又迁居北京,在燕京大学历史系任教。然而不久后中国爆发了北伐战争,迫于无奈恒慕义于1927年和当地的外国居民一起辗转回到了美国。

1927年在恒慕义回抵美国之后,他在马萨诸塞州歌珊小住了几周;不久他受邀到威廉姆斯学院政治协会(英语:Institute of Politics)参与一场讨论会,并在会上进行一场中国主题的演讲。演讲完毕后他意欲归家,却遇上葛思德东方图书馆的(Gest Oriental Library)创建人葛思德(Guion M. Gest),后者促请其留下继续参会。而也因此恒慕义得以在会上遇见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部(现改为地理与地图部)主任科洛内尔·劳伦斯·马丁(Colonel Lawrence Martin),后者向其模糊地透露国会图书馆有意购买其带回国的中国古地图。

同年(1927年)11月恒慕义携带了部分收藏的地图和卷轴前往华盛顿,在国会图书馆内受到时馆长(英语:Librarian of Congress)赫伯特·普特南(英语:Herbert Putnam)的引见,后者甚至为其提供职位。12月他便入职美国国会图书馆。但他仍然表示他并不想长期逗留,只打算暂避祸乱而短暂回美,最迟1928年重赴中国,因此只先任职六至八个月。但之后实际他却持续工作了27年直到1954年退休为止。

恒慕义于1928年创建了国会图书馆中国图书部,并担任主任。1930至1921年恒慕义在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期间结识了著名的荷兰学者戴闻达,后者鼓励恒慕义研究中国当时发生的文化复兴运动,后不久恒慕义便撰写出《近百年来中国史学与古史辨》一文,并以此文申请了荷兰莱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同年获得莱顿大学中国史博士学位。二十世纪30年代在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发起组织下,恒慕义被推举担任《清代名人传略》(英语: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的主编。

1954年恒慕义退休之后,仍不断继续他的教学工作,直到1963年4月开始赋闲居家。后于1975年3月10日,他死于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珊帝泉(英语:Sandy Spring, Maryland)的朋友家里。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