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胶澳租借条约
2020-04-18 18:15:38

《胶澳租借条约》,又称《德租胶澳专条》,是1898年3月6日德意志帝国强迫清政府在北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条约共3端10款,德国通过该条约租借胶澳(即胶州湾)及其周边地区(今属青岛市)99年,山东省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一战后,该条约被二十一条取代。

1896年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十日)德国驻华公使海靖正式向大清总理衙门提出租借胶澳地区五十年之要求。总理衙门加以婉拒。1897年11月1日,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钜野(今菏泽市巨野县)被杀,德国趁机派军舰于11月14日占领胶澳。1898年3月6日由李鸿章、翁同龢代表满清政府,在北京与德国驻中国公使海靖签署《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条约内容包括租借胶澳地区、修筑胶济铁路及开发沿线矿藏,和山东省事务共三端十款。及后分别在1898年8月22日签订的《胶澳租地合同》,10月6日签订的《胶澳潮平合同》和《胶澳边界合同》确定了德国租借区域的范围。

条约主要内容是:

此后,胶澳地区成为德国的租借地并开始以青岛为中心的城市建设,山东变成德国的势力范围。

条约原件包括华文两份和德文两份共四份,中德两国各执一份华文和一份德文。

德方原件存于德国外交部政治档案馆。2004年10月,青岛市档案局获得德方《胶澳租借条约》原件的复制品,并将之存放于青岛市档案馆。

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寄存于中华民国台北市的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恒温恒湿的库房保存。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