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乔治·茨威格
2020-06-20 10:51:42

乔治·茨威格(英语:George Zweig,1937年5月30日-),美国物理学家及神经生物学家,因与默里·盖尔曼分别提出夸克模型而闻名。茨威格生于俄罗斯莫斯科一犹太家庭,原本要在理查德·费曼的指导下成为粒子物理学家,但后来转往研究神经生物学。他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及麻省理工学院任职科学研究员,但于2004年转投金融行业。

茨威格于1957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随后到加州理工学院当研究生,期间在1964年提出了夸克这一概念(与默里·盖尔曼同期,但两者为独立研究)。因为他推测这粒子共有四种,跟扑克牌一样有四种花色,所以茨威格给它们起名叫“艾斯”(Aces,扑克牌中的A)。夸克的引入是粒子物理学的一项重要里程碑。

像盖尔曼一样,他也意识到强子(例如质子和中子)的多项重要特性,可以通过其他构成粒子的三重态来解释(茨威格叫这些构成粒子艾斯,盖尔曼则叫它们夸克),而这种新粒子的重子数及电荷为分数。跟盖尔曼不一样的是,茨威格能想到夸克模型的部分起因是,他当时在研究φ介子变成ρ及π介子的衰变,而这种衰变的发生率比理论的预测值要低得多,这种特性现在叫OZI规则,其中“Z”指的就是“茨威格”。在后来的技术词汇来说的话,也就是最后盖尔曼说明了“净夸克”(夸克本身),而茨威格则说明了“组夸克”(净夸克及其周围的胶子场)。

就像天体物理学家约翰·葛瑞宾指出的那样,由于盖尔曼对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分类的贡献,获颁196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实至名归;但当时夸克理论仍未被普遍接受,因此在他的获奖原因中并没有列出。后来,夸克理论成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一部分,据推测诺贝尔委员会大概认为,不可能在不再度授奖予盖尔曼的情况下,肯定茨威格对最先详细解释理论后果,及提出它们可能确实存在的贡献。然而,费曼还是在1977年提名了盖尔曼和茨威格,去角逐物理学奖,这大概是费曼所作的唯一一次诺贝尔提名。无论如何,尽管茨威格对现代物理的这项中心理论,有着如此的贡献,他到现时还是没有被授予诺贝尔奖。

后来茨威格转而研究神经生物学,并研究过声波是在人类耳朵的耳蜗中,是如何被转导成神经电讯号的。在1975年,他在研究耳朵时,发现了连续小波转换。茨威格在2004年后于纽约长岛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工作,随后离职,并于2015年创办自己的对冲基金。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