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部落民
2020-04-02 14:15:37

部落民(日语:部落民/ぶらくみん Burakumin)部落民是过去封建时期贱民阶级的后代。明治时期并入日本与殖民地的居民,阿伊努人、琉球人、这些日本社会里的少数族群跟在日朝鲜人和日本华人一样;不同的是,部落民在民族上与一般日本人一样视同属大和族。古代日本曾独自从印度聘请僧侣赴日,种姓制度因此在日本独立发展,最早的部落民等同种姓制度下的贱民或中亚的齐米。刚获得良民地位的部落民带有歧视意味地被称为“新平民”。

部落民是过去封建时期贱民阶级的后代,他们社会阶级低下,世代住在固定的地区。主要从事被认为是宗教上“不洁”的工作,如殡仪业者、屠夫或皮革工人、拾荒者、小丑等,并传统上居住于对外隔绝的村庄或贫民区(多不适于农耕),分为非人与秽多。非人多数是乞丐、算命、监狱看守,秽多则是处理与死亡有关的工作(因神道教与佛教也认为宰杀与血不洁)。他们要住在特别区域穿特别衣服自异于其他人。居住在对外隔绝的村落,被称为“秽多”;乞丐、算命、监狱看守等则被称为“非人”,均是最低阶级的人。当年“秽多”若犯罪,武士阶级可以杀了他们而不受惩罚。这些人及其子孙所聚集生活的贫困地区逐渐形成部落,故称为部落民。部落民无法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也不能与一般人交往,只能从事粗贱的工作求生存,世袭无法翻身。

即使1871年日本的封建阶级制度废除,部落民被合法的解放;但是,这没有减少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及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准。他们一般很难进入好学校或大学,在日本的一些地区,对部落民就业(大公司一般不愿招聘他们)、结婚、同住一栋公寓等的歧视仍然存在;一般人结婚前也查清对方家谱保证没部落民血统。战后日本宪法明文保障人权、平等原则但没有使部落民得到解脱,社会上还是存在诸多歧视。自19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年轻的部落民开始组织和抗议针对他们的不平等待遇。多年来,许多消除差别待遇的运动被鼓励以解决这个问题。大学里每年都会处理不少件部落差别的歧视事件。部分民众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与部落民通婚,过去大企业拒用他们的消息也时有所闻,不少企业主购买一本300页、详细刊载部落民姓氏与居住地区的手册,用以剔除部落民。

“部落民解放联盟”调查,目前约有6,000个部落民村庄,总人口将近300万。联盟人员表示,现在仍有不少人私下购买部落民的姓氏与居住地区手册,用来调查未来女婿及媳妇的出身背景。2009年,“Google地球”用了一张公开发售的东京和大阪地图,其中标明部落民村落所在地,再次引起对偏见、歧视等问题的热辩。

目前日本完全没有歧视部落民的县份多集中在日本北部,而非北部县份仅只有东京都、富山县、石川县没有歧视部落民的问题,而冲绳县则为日本南部县份中唯一没有歧视部落民的县份。

部落民的人数根据不同的来源有不同的数字。根据日本政府在1993年做的调查报告,日本有4,533个同和地区(被规划来同化的部落民社区),主要分布于西日本,总共有298,385户、892,751人。每个社区从少于5户到多于1000户都有,平均为155户。大约四分之三位于乡村地区。对于部落民的歧视各地区不同。在以下地区没有歧视:北海道、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秋田县、山形县、福岛县、东京都、富山县、石川县和冲绳县,其他36个县份则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歧视问题。西日本这些人较多(因江户时代前西日本比东日本富有)。

然而另一方面,部落解放同盟(BLL)由明治时期的数据推估日本有近3百万部落民。一项1999年的调查显示日本有约2百万部落民,居住在约5千个社区中。

日本政府的统计显示了居住于同和地区中,声称有部落民血统的居民数字。部落解放同盟的估计则包括了前部落民和当前的部落民,包含了一些没有部落民血统的现任住民。

在幕府末期,当封建制度发生危机的时候,反对幕府的志士刚即提出了解放部落的主张。与此同时,幕府也从加强它的军事力量这个目的出发,企图废除部落民的身份并想把他们组成军队,做为解放他们的代价。德川政权本来从提升弹左卫及其部下的身份为平民时开始已经着手了这种工作,但它的覆灭使这种由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解放政策发生了挫折。

日本乐器三味线也是部落民产业,用捕获的猫制成,因此日本关西地方部落民被称为“猫杀し”。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