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德胜门
2020-04-06 16:44:26

坐标:39°57′00″N 116°22′46″E / 39.9499°N 116.3795°E / 39.9499; 116.3795

德胜门,是明清北京城内城北城墙西侧的城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正统年间得以扩建,规模最大时有城楼、箭楼、瓮城和闸楼等部分,瓮城内还建有真武庙等建筑。自1915年起,德胜门的城楼、瓮城等部分被陆续拆除,至20世纪60年代仅余箭楼,现存的德胜门箭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德胜门立交桥南侧。2006年,德胜门箭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军攻克元大都,由于此时元大都已不再被当做首都,其城池规模必须被削,故洪武四年(1371年)时,大都城墙北侧被大幅南移,且与原安贞门、健德门相对的位置再开两座城门,是为明清北京城的安定门和德胜门。正统元年至正统四年(1436年至1439年),德胜门加修城楼、箭楼、瓮城和闸楼:46。此后明朝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年间,和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均重修德胜门,其中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大地震时,德胜门的城楼和箭楼时严重受损,城楼和箭楼得以重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德胜门被八国联军毁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时得以重修。1915年,德胜门瓮城和闸楼在修建环城铁路时被拆除,德胜门箭楼成为独立建筑。为登上箭楼所需,箭楼内侧加修了之字形台阶。1921年,德胜门城楼因梁架朽坏被拆除,仅余城台。20世纪20年代时,瓮城西侧的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所建的祈雪碑被拆。20世纪30年代时,瓮城内原有的真武庙塌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德胜门箭楼得以修缮。1955年,德胜门的城台和券门被拆,扩大为德胜门豁口:40-42。20世纪60年代,为了修建环城地下铁路,北京内城城墙被大规模拆除,德胜门箭楼得以保存:95。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德胜门箭楼有所损毁。1979年,德胜门箭楼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至1982年,北京市政府拨专款修缮德胜门箭楼:42,在修缮过程中保留了箭楼西侧的一段瓮城城墙。1982年,德胜门箭楼文物保管所成立:29。1992年,瓮城内原有的真武庙被恢复:814-815,1993年10月28日被辟为古代钱币展览馆:85。2006年,德胜门箭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胜门位于今德胜门立交桥南侧,原有城楼、瓮城和箭楼三个部分。德胜门城楼被拆除前,其台基东西长39.85米,南北长26.60米,顶部东西长35.1米,南北长19.90米。底部南侧券门高8米,宽6.85米,北侧券门高6.10米,宽5.6米。城台上的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长31.5米,南北宽16.8米,高约24米。瓮城在被拆除前平面近似长方形,南端东西两侧呈直角,北端呈圆弧形。南北长117米,东西长70米,东侧开有券门,券门上建有一座闸楼。瓮城北端建有一座真武庙,建筑面积2659平方米。:41:85

德胜门箭楼为德胜门如今仅存的建筑。该箭楼位于高12.6米的砖石结构城台上,城台墙体略有收分,东西宽39.5米,顶部建有堆堞和女墙。箭楼高19.6米,坐南朝北,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顶,前楼后厦。南侧有三座朝南开的过梁式门。南侧的厦座面阔五间,东西长25米,南北长7.6米,顶部为四檩单坡顶。厦座北侧的楼体面阔七间,进深两间,东西长34米,南北宽12米。全楼上下分四层,其中一层位于重檐之间,其余三层位于下檐下面。楼内由金柱与承重梁、穿插梁和跨空枋为承重结构,该箭楼阔面每层开12个孔,窄面各开4个孔,另抱厦的东西两侧各开一个孔,总计82个箭孔。:29:815

参见: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