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武九铁路
2020-04-18 00:06:22

武九铁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全长262千米,是中国国家路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等级为一级复线。

武九铁路的各段在历史上曾分别作为不同的铁路线的一部分建成,全线贯通后正线走向亦数度调整,下面将依时间顺序分别介绍。

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在大冶县铁山铺成立大冶矿务局,为把铁山的矿石运往汉阳铁厂冶炼,决定修筑一条从铁山通往石灰窑江边的运矿铁路,全长30.571千米,1891年4月兴建,1892年8月通车。

1938年2月2日武汉会战前夕,国民政府经济部与军政部兵工署在武汉联合成立钢铁迁建委员会,以拆迁汉阳铁厂、大冶厂矿等处的设备,西迁重庆。国军撤退时拆除了铁山运道的钢轨,还将全部桥梁、十多辆大矿车、码头上的大小趸船以及下陆至铜鼓地一段7.5千米的路基炸毁。同年10月20日,铁山沦陷,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日语:日本製鐵株式會社)在大冶铁矿成立了大冶矿业所,立即着手恢复这条铁路。1939年4月3日,铁山运道再度通车。

1900年7月,粤汉铁路动工,湘鄂段最早在鲇鱼套开工。但在修筑长沙至株洲一段后已经资金不足,湖南粤汉铁路公司虽然通过发行股票筹得831万银元,但仍入不敷支。因为资金及征地问题,武昌段停工达7年。最后只好在1909年与德国、英国、法国的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借款550万英磅,利息五厘,以修筑余下路段。

再开工时,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重新选择了站鲇鱼套以北“地面开阔,水流不急”的徐家棚,自此徐家棚成为粤汉铁路的终点站。1918年9月16日,湘鄂段竣工通车,自武昌徐家棚站(今武昌北站)至长沙,全长365公里。

1921年4月8日,徐家棚码头的旅客轮渡通航。此前,京汉铁路已于1906年4月1日正式通车,故来往北方地区的乘客会从徐家棚站下车,乘船来往长江对岸汉口的粤汉码头与临近的京汉铁路刘家庙站,再转乘其他列车。1937年3月10日,刘家庙站与徐家棚站的两座铁路轮渡码头竣工,列车从此可以经由轮渡跨越长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铁路轮渡码头。然而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逼武汉,火车轮渡被迫停航,直至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7年才重新开航。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开通,京汉与粤汉两条铁路接轨,形成京广铁路,列车无需再通过铁路轮渡。原先只是一个小站的武昌南站,由于在京广铁路正线上,逐渐承担起大部分的客运业务,成为了武昌地区的主要铁路客运站,并更名为武昌站。之后轮渡码头被整体裁撤,码头工作人员及“北京号”、“汉口号”、“上海号”等渡船被整体调往芜湖、南京。武昌北站与这段粤汉铁路旧线也随之冷清下来,只负责货运和编组任务。

1958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武汉钢铁厂建成投产。为便于运输原料与产品,原粤汉铁路被向北延长至该厂附近的武昌东站,并在随后进一步延长至铁山站与铁山运道相连,将大冶铁矿的铁矿石运往武汉钢铁厂。自此武昌站经武昌北站、铁山站至大冶站的铁路贯通,合称为武大铁路。

1983年5月18日,大冶站至沙河街站(今庐山站)的大沙铁路动工,全长129.35公里,至1989年6月1日全线贯通。1990年10月1日,武大铁路与大沙铁路接轨,自此合称武九铁路。

2003年,为迎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武九线复线化及扩能改造项目开工,2005年完工。铁山站至大箕铺站间新建复线截弯取直,并新建黄石站,原黄石站则更名为黄石东站。

2008年,武九铁路开始电气化改造,2010年完工,实现了200km/h运行的目标,原武九铁路上的旅客列车在武汉铁路枢纽内全部改由京广铁路、武昌南环铁路运行。2010年9月20日起,武九线上每天开行8对往返武汉与南昌之间的动车组。汉宜铁路和向莆铁路开通后,该线路更成为了连接东南地区和华中地区的大动脉,每天运行13对动车组和3趟直达特快列车。

2017年9月21日,武九客运专线开通运营,原先经武九线的动车组列车全部改由武九客专运行。

2018年,武九铁路正线武昌北环段列入武汉市政府拆除计划。该铁路段从南至北经过武昌、沙湖、武昌北、八大家4个车站,终点至青山楠栂庙,长约17.9公里,平均宽度20.40米,用地面积共101.3公顷。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