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人类冠状病毒OC43
2020-04-04 15:48:52

人类冠状病毒OC43(Human coronavirus OC43、HCoV-OC43)是乙型冠状病毒属的一种病毒,与同属的人类冠状病毒HKU1以及甲型冠状病毒属的人类冠状病毒NL63和人类冠状病毒229E同为能感染人类呼吸道、造成普通感冒的四种冠状病毒,于1967年从感冒病患的鼻咽分泌物中被分离发现,是第二个被发现能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乙型冠状病毒属中,人类冠状病毒OC43与猪凝血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和牛冠状病毒的关系较为接近,这些病毒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归为同种,合称乙型冠状病毒1型(Betacoronavirus 1)。乙型冠状病毒属1型的病毒皆以9-O-乙酰基唾液酸(9-O-acetylated sialic acids、9-O-Ac-Sias)为受体感染细胞。

人类冠状病毒OC43为正链单股RNA病毒,具有外膜,其基因组长约30700nt,编码冠状病毒皆有的复制酶(1a/1b)和刺突蛋白(S)、膜蛋白(M)、外膜蛋白(E)与衣壳蛋白(N)等四种结构蛋白,此外在复制酶与刺突蛋白的开放阅读框(ORF)中间有编码血凝素酯酶(英语:hemagglutinin esterase)(HE)与一辅助蛋白ns2的ORF,且在刺突蛋白与外膜蛋白的ORF间有另一编码辅助蛋白ns12.9的ORF,牛冠状病毒在此区尚有编码另一辅助蛋白ns4.9的ORF,但OC43病毒该区序列发生了缺失而阙如;另外OC43病毒的衣壳蛋白开放阅读框中有Ia与Ib两个较小的ORF,而牛冠状病毒在此处则是具有一个完整的ORF。

刺突蛋白序列的分子钟分析显示OC43病毒与牛冠状病毒约于1890年左右从共同祖先分支。两种病毒虽序列相似度高达96.6%,但无证据显示OC43病毒可感染牛只,亦无证据显示牛冠状病毒可感染人类。乙型冠状病毒属1型的多数病毒可同时以表面的刺突蛋白(S)和血凝素酯酶(HE)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随后血凝素酯酶可将唾液酸分解,进而造成感染,但OC43病毒演化的过程中,血凝素酯酶和唾液酸的结合能力渐丧失,仅以刺突蛋白结合唾液酸,此结合模式的改变又造成前者分解唾液酸的能力亦大幅受限,这种现象可能是OC43病毒对人类呼吸道环境的适应机制,而受体结合模式的差异也造成不同病毒间跨物种感染的困难。同属的另一种冠状病毒人类冠状病毒HKU1也有此现象。

人类冠状病毒OC43传统上可分为A–E五种基因型,其中1967年最早发现的株系VR759为A型,D型为B型与C型产生,E型为B型、C型与D型重组产生。2017年又有研究人员发表了此病毒两种新的基因型F型与G型。

人类冠状病毒OC43与另外三种造成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一样,一般仅感染上呼吸道,潜伏期为2–5天,症状与人类冠状病毒229E的感染相同,包括身体不适、头痛、流鼻水与喉咙痛等,有10%–20%的病患会出现咳嗽与发烧的症状。另外有一些报导指此病毒可能可感染神经组织,例如感染老鼠的神经组织造成脑炎,并可造成人类神经元细胞株(英语:Immortalised cell line)的感染。2016年,一名患病毒性脑炎而病逝的十一个月大男童脑组织中检测出了此病毒。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