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2020-06-21 02:37:00

China Emblem PLA.svg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

Guangzhou-Military-Hospital-0456.jpg
广州总医院大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11号,隶属桂林联勤保障中心,为三级甲等医院。前身是由南天王陈济棠在1933年创建的广东陆军医院,或称广东陆军总医院。

1932年,陈济棠提出了建设“模范新广东”的计划。1933年,选址流花桥外大刀山,清理山坟后(此地墓葬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医院奠基,兴建广东总医院,即现今华侨楼。1936年落成,更名为广东陆军总医院。1937年,医院增建国防军医学校第一分校。1938年,广州沦陷,医院及学校迁走。医校迁往广西桂林,医院则先后迁址广西、广东、湖南。1944年,医院被迫迁往江西,并与国民政府军医署失去联系。1945年,医院就地解散。

1945年,抗日战争后,在医院原址上重组国民政府军政部广州陆军总医院。1947年,医院改称国军联勤总部广州总医院。1949年,更名为国民政府国防部军医署陆海空第二总医院。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医院。此时医院设备人员匮乏。1978年8月,医院升为正师级。1985年,撤销武汉军区,医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第二总医院。1986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院是军队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之一。

2016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转隶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总医院。

2018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2016年改革前,医院为9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并且设有国家重点专病中心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科室9个、全军医学专科(病)中心9个、军区医学研究所和专科中心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

……

……

1937年8月,成立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军卫生所。1942年改编为晋察鲁豫军区白求恩医院一所。1948年5月改编为中原军区白求恩总医院第二分院。后几经改编,先后为第二野战军第二野战医院、第二野战军卫生部总医院二院五所。1950年1月至1951年9月,作为军医院驻四川省重庆市新桥,曾编制为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军区军政大学附属医院一分院。1951年5月,合组为西南军区第二后方医院。1951年9月,驻湖北省孝感,更名中南军区临时第二后方医院。1952年6月,更名陆军第六十六医院。1953年4月,驻河南省漯河。1954年6月,改编为陆军第一五七医院。1955年7月,迁至湖南省耒阳县。1958年1月,由湖南省耒阳县移驻广东省广州市郊白灰场。1987年,全院有副主任军医以上人员48人,设2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自1960年代初起,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1971年被周恩来誉为“中西医结合的一面红旗”。医院设全军中西医结合内科专科中心、广州军区肛肠外科专科中心。1996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8月,移交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一五七医院。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一五七分院。2017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总医院一五七分院。

相关:

  • 越秀区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