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西双版纳
2020-04-02 00:17:35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仂语:ᦈᦹᧈ ᦈᦹᧈ ᦵᦋᦲᧁᧈ ᦘᦱ ᦉᦱ ᦺᦑ ᧑᧒ ᦗᧃ ᦓᦱ,国际音标:.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泰语:สิบสองปันนา ) ,简称西双版纳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端。州境北面与普洱市毗邻,西南与缅甸相连,东南与老挝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北面临哀牢山和无量山,东西两侧为山地,中部为谷地和盆地,澜沧江纵贯州境。全州总面积19,096平方公里,人口116.4万,汉族人口比例约30%,傣族人口比例约28%,自治州首府驻景洪市。

“西双”(ᦉᦲᧇᦉᦸᧂ,数字式为᧑᧒)在傣仂语里意思为十二,可能来源自汉语“十双”,“版”(ᦗᧃ)是千的意思,“纳”(ᦓᦱ)是一种田赋单位,“西双版纳”即一万两千块田地,或直译“十二千田”。故也有称呼“十双版纳”、“十二版纳”的,或简称“版纳”。

西双版纳古称勐泐,即傣仂居住的地方。据《泐西双邦》(ᦟᦹᧉᦉᦲᧇᦉᦸᧂᦔᦱᧂ)记载,古代勐泐分为十二个邦(部落)。据《泐史》记载,1180年前后叭真(帕雅真)统一各部,建立“景昽金殿国”,成为第一世召片领。

西汉州境为哀牢地。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内附,汉朝析益州郡西置澜沧郡,后改永昌郡。西晋泰始六年(270年),永昌郡改属新置之宁州。元康九年(299年)于今景洪市境置南涪县。东晋末至南北朝年间,中原王朝渐失去境内管治,后地入濮部。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统一其它五诏,建立南诏国。南诏设银生节度,今境属茫乃道。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傣族首领帕雅桑目底把辖地划分为十二版纳,称“西双版纳”。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建立“景昽金殿国”,统治中心在勐泐,即今景洪市。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军入云南,“景昽国”内附。元贞二年(1296年)置彻里军民府(治今景洪市)。泰定四年(1327年)改彻里军民府为车里军民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景昽国”内附明朝,以其地置设车里军民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车里军民府为车里宣慰司,并册封召片领为宣慰使。隆庆四年(1570年)第二十四世召片领召应勐将三十多个“勐”合并成十二个“版纳”:景洪、勐遮、勐混、勐海、景洛、勐腊、勐很、勐拉、勐捧、勐乌、景董、勐龙(“景”是城市,“勐”是坝子)。清雍正七年(1729年)析车里宣慰司澜沧江以东六个“版纳”置普洱府。乾隆元年(1736年),普洱府增领澜沧江外六版纳各土司。

民国二年(1913年)析思茅厅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治今景洪市,隶滇南道(1914年改普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以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一区置车里县(治今景洪市允景洪街道),第二区置五福县(治今勐海县勐遮镇),第三区置佛海县(治今勐海县勐海镇),第四区置临江行政区(治今勐海县勐往乡),第五区置镇越县(治今勐腊县勐捧镇,1930年迁治今易武乡),第六区置象明县(治今勐腊县象明彝族乡倚邦村),第七区置普文县(治今景洪市普文镇),第八区置芦山县(今普洱市思茅区六顺乡),皆属普洱道;同年废道制。1929年芦山县改名六顺县,省象明县入镇越县;同年置第二殖边督办公署,各县、行政区属之。1932年省普文县入思茅县,改临江行政区为宁江设治局。1934年五福县改名南峤县。1938年撤销第二殖边督办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以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置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42年改第四行政督察区,1946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各县属宁洱专区,次年改名普洱专区。1953年1月23日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委托普洱专区领导。1954年撤销各县,改设景洪、勐海、勐旺、易武、勐捧、勐混、勐遮、勐养、勐腊、勐龙、勐阿、曼敦十二版纳,均相当于区级,及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治今勐海县格朗和乡)、布朗山布朗族自治区(治今勐海县勐满镇)与易武瑶族自治区(治今勐腊县易武乡)。1955年6月西双版纳自治区改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思茅专区领导。1957年7月,勐养、勐笼、勐旺3版纳并入版纳景洪,格朗和、布朗族2自治区与版纳勐混、勐阿2版纳并入版纳勐海,版纳曼敦并入版纳勐遮,版纳勐捧并入版纳勐腊,易武瑶族自治区并入版纳易武。1960年1月改各版纳为景洪、勐海、勐遮、勐腊、易武五县;同年9月将勐遮县并入勐海县,易武县并入勐腊县。1973年8月,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分设,由云南省直接领导。1993年12月,撤销景洪县,改设景洪市。

原召景哈(外议事庭庭长)、召勐捧(勐捧土司)召存信(1928年—2015年)长期担任自治区主席(1953—1955年)、自治州州长(1955—1992年)。第44代召片领刀世勋(1928年—2017年)后来成为学者。

西双版纳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植物王国桂冠上的一颗绿宝石”等美称,拥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北有哀牢山、无量山为屏障,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南面东西两侧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夏季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气流的影响,造成西双版纳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无四季之分,只有干湿季之别。干季从当年11月到次年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全州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8.6~22.9℃之间。

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与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水路相连,是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全州森林面积154.63万公顷,有勐养、勐腊、勐仑、尚勇、曼稿、纳板河流域6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2万亩,其中70万亩为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域内高等植物5000多种,其中特有植物153中,如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黄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濒危植物134种,如西南紫微、铁力木、云南石梓、云南美登木等。众多的植物种属相互交错生长,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复杂多样的植被景观。

在各种植物中,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全州有中草药1724种,经过鉴定的有500多种。其中,有芳香健胃药砂仁,健胃驱虫药槟榔,有制造国产血竭的主要原料龙血树,制造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七叶一枝花,制造降压灵的萝芙木,制造奎宁的金鸡纳树等等。在西双版纳这个“植物王国”里,水果资源、花卉植物、油脂植物、香料植物、染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蔬菜植物也十分丰富。 西双版纳为亚洲大叶种茶原生地,是驰誉中外的“普洱茶”主要产地。

丰富的植物和温和的气候,是动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家园,西双版纳有脊椎动物762种(其中陆栖脊椎动物539种),占全国脊椎动物类1/4;无脊椎动物3000多种,鸟类427种,占全国鸟类种数36%;哺乳动物108种,爬行野生动物74种,鱼类100种,被誉为“动物王国”、“天然动物园”。在这些野生动物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就多达109种,不仅保存着我国最大的野生亚洲象种群,还较为集中地分布着野牛、印支虎(又称勐腊虎、孟加拉虎印支虎)、绿孔雀、巨蜥、蟒、黑冠长臂猿、犀鸟 及仅产于此地的鼷鹿等珍稀动物。

西双版纳州矿产丰富,拥有岩盐、铁、铜、锰、钴、稀土(磷钇矿、独居石)、褐煤、油页岩、铅、锌、汞、钨、金、高岭土等矿产。

下辖1个县级市、2个县。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为113351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40118人,增长14.10%。平均每年增加1401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33%。其中,男性为587386人,占总人口的51.82%;女性为546129人,占总人口的48.1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55。0-14岁的人口为207690人,占总人口的18.32%;15-59岁的人口为821191人,占总人口的72.45%;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4634人,占总人口的9.2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0701人,占总人口的6.24%。

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40431人,占总人口的30.0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93084人,占总人口的69.97%。

西双版纳傣族自称傣仂(ᦑᦺᦟᦹᧉ ),说傣仂语。

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版纳,由于本地佛教传统历史悠久,并临近老挝、缅甸等佛教国家,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类似东南亚风情的佛寺、佛塔,傣族和布朗族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其他民族也有部分人信奉佛教。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