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周信芳
2020-04-17 08:02:35

周信芳(1895年1月14日-1975年3月8日),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老生麒派创始人。一生演出剧目超过650出。

周信芳出身梨园世家,祖籍浙江省宁波府慈谿县慈城镇(今属宁波市江北区),1895年1月14日出生在江苏省清河县清江浦(在今淮安市境)。自六岁起学习京剧,七岁时在杭州登台演娃娃生,艺名“七龄童”。1907年在上海演出时传单误植为“麒麟童”,其后便一直沿用。11岁起学习谭鑫培派老生;1908年到北京的科班“喜连成”做带艺入科(带艺搭班边学边演)实习演员。

他幼年时嗓音条件极好,但由于演出繁重,变声期后嗓音败坏,显得沙哑低沉。然而他能够巧妙利用有限的自身条件,把不利因素转化为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唱腔古朴沉郁、道白苍劲铿锵的麒派声腔艺术;他的形体表演技巧的更是有口皆碑,他的基本功深厚扎实,舞蹈动作准确而优美,武打动作火爆中不乏稳健,扑跌敏捷俐落,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随心所欲的综合利用所掌握的一切表演技巧来表达剧中人物深层次的心里状态和思想感情,真正做到利用技巧塑造人物的目的,得以和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被视为三十年代以来活跃于京剧舞台上的,最全面两位表演艺术大师。

1909年,周信芳到俄罗斯巡回演出,可能是最早出国表演的京剧演员之一。他曾编演《民国花》、《宋教仁》等时装京剧(京剧现代戏)。

周信芳不但是位京剧名家,也是一位爱国者。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上海排演《文天祥》、《徽钦二帝》、《明末遗恨》等新戏,以激发人们的爱国心,提高人们斗志。但另一方面,亦惹怒了汪精卫政府,使他“备受关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梅兰芳、程砚秋等几位戏曲界代表,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0年起历任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处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兼华东京剧实验学校校长(1951年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起,连任3届)、上海京剧院院长(1955年起,创院院长)等公职,并在1959年7月1日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刘厚生和丁毓珠。

1960年代后,他与当权派产生种种意见上的分歧,他编演的现代京剧(京剧现代戏)《杨立贝》未获准上演,他做上海京剧院院长,指斥江青动员全院人力物力排演实验性的“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是劳民伤财,反应时事的新戏(新编古装京剧《海瑞上疏》)更成为他的罪状书。

周信芳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清算,1968年3月24日被捕入狱;一年后被软禁在家中,直到1975年心脏病发逝世。直到死后始获得平反,1978年8月16日在上海举行了周信芳的遗骨安葬仪式。骨灰供奉于上海龙华革命公墓,后与第二任妻子裘丽琳合葬。裘丽琳在1968年先他而去,儿子周少麟被关在监狱里5年。

他著有《周信芳演出剧本选集》、《周信芳戏剧散论》、《谈麒派艺术》、《周信芳舞台艺术》等书,后辑成《周信芳文集》。

他领衔主演京剧电影《琵琶记》、《斩经堂》、《宋士杰》(彩色,郝德泉操琴,张鑫海打鼓,1956年)、《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含《下书杀惜》和《徐策跑城》2部戏,彩色,郝德泉操琴,张鑫海打鼓,1961年)、《周信芳的艺术生活》。

他的学生有1949年以前收的程毓章、高百岁、陈鹤峰、王瀛洲、于宗瑛、王富英、杨宝童、李如春、徐鸿培、王少楼10大弟子和1949年以后收的沈金波、童祥苓、萧润增、霍鑫涛、逯兴才、李少春、李和曾、徐敏初、明毓琨、管韵华、曹艺斌、曹春柏、孙鹏麟、李师斌、张学海、邵滨孙等人。

他常合作的京剧乐师有孙葵林、黄友仁是周信芳的琴师,出生于上海,苏州人士,早年为周信芳琴师,后随剧团各地演出,1949年解放时,黄友仁所在的京剧团刚好在镇江演出,剧团就地安置命名为镇江地区京剧团,镇江地区撤销以后更名为镇江市京剧团,黄友仁于1968年9月5日在镇江病逝。]、姜鸿奎、郝德泉(以上琴师);黄成美、张世恩、王燮元、张鑫海(以上鼓师)等。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