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济公
2020-04-18 00:57:26

济公(1130年(建炎三年)二月初二日-1209年(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法号道济,又称济癫和尚、济公活佛、济公禅师,俗名李修缘(一名李心远),南宋时期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永宁村)人。富有传说色彩的佛教禅门临济宗僧人,以不死守佛教戒律、饮酒食肉、亲民语言、神通广大的颠僧形象闻名。

济公的父亲李茂春,母亲是王氏。先祖是李崇矩,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孙。李崇矩是名臣,历仕后汉、后周、北宋三朝,当时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后,建立北宋王朝,李崇矩也随之成为宋臣。

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初二日(1130年12月22日)济公出生于南宋台州。济公逃婚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号道济,拜瞎堂慧远为师。喜好诵经打坐,不戒酒肉,语言诙谐,穿着破衣破帽手持破扇。因其行为不检点,被众僧告到其师慧远面前,慧远为庇护他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癫僧!”故又被称做济癫。其师慧远圆寂后,被迫转到净慈寺。他医术精湛,常常救助百姓,被百姓称为济公活佛。传说是降龙罗汉转世。道济于宋嘉定二年(1209年)五月十六日于净慈寺圆寂,享寿七十九岁。临终前曾作一偈:“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葬于虎跑(今杭州动物园南边),后人建有济公塔院。《净慈寺志》卷十九中收载其《入龛文》、《起龛文》、《挂真文》、《秉火文》、《起骨文》和《入塔文》。

不仅仅在藏传佛教有许多示现神通教化众生的活佛,在汉传佛教中同样有甚多的高僧传记。

济公的传说起源于南宋末期。在明清之际,民间的说书人开始以济公为主题,逐渐发展出故事,至清朝时,集成《济公全传》一书。他的神通传奇故事,除了圆照井运木是道济自身的故事之外,其他的显圣故事,多来自高僧传诸多高僧的事迹,例如唐代的金乔觉(地藏化身)以一袭袈裟示现神通覆盖九华山,又例如南北朝的宝志禅师食鸽吐出活鸽等等事迹,小说家就把这些高僧故事,全都搬到济公身上,而成为后来流传民间的济公故事。但是,济公传的原文,并没有民间流传的如此渲染。

汉传佛教受到儒家礼教的影响,在弘法的风格上较为严肃,而显得无法令中下阶层庶民摄受。道济和尚故事的出现以及其故事的流传,庶民式的语言与作风,使得识字不多,文化不深的庶民对于原本生硬的佛法教义,更容易有所亲近与真实了解。

印光大师也论过道济和尚的不守清规,显大神通。假如济颠谨守清规而显神通,按照佛教规矩则不能住世。只能借着疯疯颠颠,令人疑信相参,以这种密行教化,令一般人了解佛法的不可思议,而生正信心。

虽然释迦摩尼佛传法时期,因托钵制度并未强制僧侣茹素,而有了三净肉。佛教对于一般信徒的戒律,有不杀生戒,但无食肉戒这一条。但《楞严经》:“食肉之人,死堕恶道,受无量苦。”《梵网经菩萨戒本》:“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食肉者,断大慈悲性种子...”因此汉传佛教绝大部分宗派受菩萨戒的僧侣以及佛教徒,若是没有环境上的限制,还是必须茹素,为修习慈悲心之法。

藏传佛教由于地域气候,藏区无法种植大量的蔬果,因此在藏区不论僧俗都无法茹素。但近年大量的藏传佛教僧侣遍行全球宏法,渐渐摆脱地域限制。目前也有许多藏传佛教代表人物开始提倡茹素。

高僧传中有许多打破常规的故事,这是由于得道高僧已证生死自在。例如在汉传佛教中的高僧传有位禅师,他教徒弟很严,严持戒律;但他自己却不持戒,每天跟信徒们厮混,酒肉无忌。但是要求徒弟们一定要吃素,徒弟不服气。禅师知道了笑说,好吧!既然你们要想学我,明天我请你们去吃。翌日,令徒弟们拿着畚箕、锄头,带他们到坟墓掘挖死尸;挖出来之后叫他徒弟吃,徒弟们一个个都不敢,禅师在那里吃得有滋有味。告诉他们,你们真有我这个修持境界,就可以学我;假如没有我这个本事,那就乖乖持戒。徒弟没有话说了,师父真的证得不分别、不执著的境界了。

能够融入中国民间信仰及其他宗教的佛教人物,成为一个打破宗教藩篱所共尊,除了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之外,那就是济公了。由于济公深入人心,不仅为佛教的高僧,其他的宗教亦奉若神明。

济公在融入民间信仰之后,逐渐变成一位带有佛道两家特色的人物。一贯道以济公为他们崇敬礼拜的仙佛之一,称其张天然祖师为济公下凡。另外,东井圆佛会亦供奉济公。

台湾的济公信仰,可追溯源自1881年(清光绪7年),在中法战争(公元1883-1885年)时,淮军士卒带着济公的金身来台奉祀。实际流行则是在西元1950年代至60年代,而流行的主要模式则以降乩、扶鸾的方式作为主体,更成为台湾一贯道重视的神灵。

1980年代在台湾大家乐与六合彩兴起时,许多彩迷误认为济公的形象较为活泼,应该愿意接济赌徒,一时许多济公庙宇也相继出现。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