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
2020-04-10 11:24:31

总计164人: - 53 个以色列平民于以色列境内被杀害。 47人在巴勒斯坦境内被杀害。

总计2,162人: - 1,087个平民被以色列国防军杀害。 - 75个平民被以色列市民杀害。

阿拉伯-以色列战争(1948年–1949年) –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 – 水权争夺战争(1964年-1967年) – 六日战争(1967年) – 消耗战争(1968年–1970年) – 赎罪日战争(1973年) – 南黎巴嫩冲突(1978年) – 黎巴嫩战争(1982年) – 南黎巴嫩冲突(1982年–2000年) – 巴勒斯坦大起义(1987年–1991年) – 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2000年-2008年) – 黎巴嫩战争(2006年) – 加萨战争(2008年–2009年) – 加萨船队冲突

“Intifada”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起义”,现在一般指1987年巴勒斯坦群众举行的大起义,反对以色列长期的军事占领。

起因于1987年12月9日一辆犹太人的卡车闯入北加沙省的“加伯利亚难民营”,压死4名巴勒斯坦人,之后暴动迅速漫延到加萨、约旦河西岸地区和东耶路撒冷等地。

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怒火中烧,走上街头,展开与以色列当局持续数年的对抗。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当时设在突尼斯(流亡政府),脱离巴解的“哈马斯”组织被猜测为幕后指挥者。在那次“起义”中,巴勒斯坦人创造出以落后“冷兵器”向以色列示威的斗争方式,即以青少年在街头投掷石块、自制燃烧瓶与现代武装的军警对抗;采用游行、罢工、抵制美以货物等和平方式,不与占领当局合作。

这次起义到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之后才告一段落,但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的统治并未结束。

沙龙在2000年9月28日强行参观位于东耶路撒冷圣殿山的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从而重新引发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旷日持久的暴力冲突,并导致第二次起义(阿克萨群众起义)。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