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胞内体
2020-04-30 17:05:32

胞内体(英语:Endosome,又称内体)在细胞生物学中指的是一种真核细胞中的膜结合细胞器,属于一种囊泡结构。作为细胞内吞作用中运载途径的一个区室,胞内体从细胞质膜被传递到溶酶体被其降解,或者再循环回到细胞质膜。一个成熟的内体直径大约500纳米。

胞内体可根据细胞内吞作用的不同时间阶段分为初级内体(early endosome),次级内体(late endosome),以及再循环内体(recycling endosome),并可被如GTP结合蛋白rabs等蛋白标记而区分,并且此三种内体在形态上也有不同。一旦在内吞作用中的囊泡被释放,它们首先与初级内体融合,之后再成长为次级内体并与溶酶体融合。

初级内体成长形成次级内体,随着其酸度通过V-ATpase的活动而增加,并且大小通过融合同类型的内体成为更大的囊泡而增加。次级内体或以为多泡体(MVB)的形式呈现。最终,次级内体释放RAB5而获取RAB7,为其与溶酶体的融合做好准备。 次级内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是一个两种区室混合的过程,以结果来看,主要的生化特性也趋于原先二者的属性之间。比如,溶酶体的密度大于次级内体,而融合后的密度介于二者之间。此后溶酶体重新聚合提高自身的密度,而在此之前可能有更多的次级内体与之融合。少数一些初级内体中的物质会直接再循环至细胞质膜,但多数还是通过再循环内体。

胞内体提供了细胞外物质进入细胞内的运载途径。例如很多病毒以此条途径进入细胞,以登革热病毒为例:病毒先吸附在细胞膜上,其后胞内体像袋子一样裹住病毒,病毒膜与胞内体膜融合,进入细胞质基质。再例如: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前,先与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在到达初级前体时,在膜质子泵V-ATPase产生的微酸性环境下与受体分离,此后受体被再循环回细胞表面,而低密度脂蛋白在内体中被运送至溶酶体。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