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枢密院
2020-04-07 19:44:40

日本枢密院是由枢密顾问(顾问官)组成的天皇的谘询机构。因为处理了许多宪法问题,亦称“宪法守护者”。1888年设立,在1947年废止。简称枢府,议长称枢相。

1888年为了审议宪法草案,根据枢密院官制创设了枢密院。在1889年公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也明确规定其为天皇的最高谘询机关。首任议长为伊藤博文。

长期以来,枢密院是掌控日本国家大政方针的显要部门,但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国内政党势力衰退,军部逐渐强硬,枢密院的影响力也日渐式微,最后随着日本国宪法的施行,于1947年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枢密院设议长1名、副议长1名、顾问官24-28名。任命资格为40岁以上、国家元勋的人物。另外,各国务大臣都自然成为顾问官,可以参加表决。在东京的成年亲王也可以参加会议。

枢密院建筑位于东京都皇居内,建于1921年,二战后供皇宫警察使用至今。

大日本帝国宪法第56条规定了“枢密顾问根据枢密院官制规定,接受天皇谘询,审议重要的国务”。

向枢密院进行谘询的事项如下。

枢密院禁止参与施政(枢密院官制第8条),也不得与大臣以外的人进行公务上的交涉(枢密院事务规程第3条)。

一般当枢密院与政府的政策发生对立时,多数通过对话协商,由某一方作出让步。但1927年为救济台湾银行,第1届若槻内阁作出的紧急敕令案被枢密院以19对11否决,从而导致了内阁总辞职。这是唯一一次由枢密院压倒政府内阁的实例。

尽管如此,但实际上并没有明文规定被枢密院否决的情况下,内阁必须总辞职。一种观点认为,这次偶然事件只是由于首相的软弱造成的。

例如历史上还有一次类似的事件。1930年,滨口雄幸内阁要求批准伦敦海军条约。当时,希望批准条约的政府(民政党执政)为一方,枢密院、军部、鸠山一郎等为主的在野党政友会为对立的另一方。当时有人主张,内阁断然实行军缩是干涉天皇统帅权的行为,枢密院内部也积极开展反对滨口内阁的行动。但是,滨口首相得到了元老西园寺公望和舆论的支持,坚决抵制枢密院,甚至拒绝了枢密院核心人物伊东巳代治的调查要求。当时的东京日日新闻为首的各大报纸也都猛烈抨击枢密院。最后枢密院一方只能让步,批准了这一条约。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