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大林蒲
2020-05-25 19:01:21

大林蒲是位于台湾高雄市小港区的一个滨海聚落,西南滨台湾海峡,东边则是紧邻临海工业区,北边是目前已经迁村的红毛港,南边是邦坑、凤鼻头。大林蒲境内或邻近的大型工厂有中油大林炼油厂、台电大林发电厂及中钢公司等。

大林蒲的开基者,于永历十五年(1661年)随延平郡王郑成功驱逐荷兰人,自福建漳州府迁移来台。由西海岸茄萣边登陆,屯垦定居。因此地野林草埔茂盛,故取名为“大树林”、“大林埔”。当移民砍林辟地垦成良田时,林地存于农地之间,由于林中树木种类繁多,乃统称“林”为地名;蒲当“埔”用,也即草木丛生的野地,最后终于成为其地名。

道光十七年(1837年),凤山知县曹谨为了要开曹公圳,于凤鼻头山麓,凿建大型抽水机,中林仔及追港仔一带居民被迷信所祟,认定龙脉损害,朝夕不保,乃相继迁入大树林定居,新居住地就以具有驱邪的香草-菖蒲的“蒲”字,取代原来的“埔”字,从此易名为大林蒲。

大林蒲于清朝时以“顶冲下蒲”闻名。“冲”指右冲,即今右昌;“蒲”指大林蒲,此两地都以“飞脊厝”齐名。屋脊一如庙宇左右齐飞,是科举功名的标帜。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时代,据传大林蒲在嘉庆年间,共出吴凤鸣与陈妈得等两位进士,以及一位秀才邱文。然而,经查阅清代台湾进士名录之后,嘉庆年间台湾并无进士且两人并未名列于进士榜中。因此,所谓的“进士”之说,其实仅是“岁贡”,由于民间对“科举”不甚了解,故误以为贡生就是进士。

1933年时,大林蒲人口有2454人。

如同台湾各地的庙宇宗教文化,大林蒲凤林宫是大林蒲最大的庙宇,也是大林蒲的文化活动中心。

凤林宫的庙史可追溯自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主要奉祀温府、朱府和池府千岁。民国六十三年(1974年)时,政府开发临海工业区,凤林宫旧址的部分土地被征收,且信徒鉴于庙宇建筑陈旧不堪,遂发起募捐重建,于民国六十七年(1978年)建成至今。

凤林宫位于二楼,一楼为广场,多数当地居民经常在此休憩聊天。庙口广场有一个小戏台,且有许多摊贩在此摆摊。除了每天的早市以外,每周四于庙口广场也有夜市。可说是大林蒲经济活动最为热络的地方。

继邻近的红毛港迁村完成后,高雄市政府于2011年与2016年办理迁村意愿的民意调查,有七成以上居民同意迁村。

2015年及其过去数年来因为南星计划新的游艇产业园区的环保议题,再加上大林蒲通往高雄市区的交通要道中林路的坍塌事件及高雄气爆,使大林蒲迁村议题持续发酵。

马英九政府估计迁村费用共需要700亿元并要求高雄市政府尽快办理,然而高雄市政府无力独自负担高额的迁村相关费用,在迁村计划前途未卜的情形下,迟迟无法开展初步的迁村普查。

2016年5月,政党轮替后,该计划重新获得中央政府的支持。11月19日时,行政院长林全率领高雄市长、中油、中钢、台电董事长以及台湾港务公司总经理前来大林蒲,和当地居民座谈,也为当地多年承受的污染,向他们鞠躬致歉,从大林蒲讨论迁村议题起,林全是第一位到大林蒲关注的行政院长。

获得中央力挺的高雄市政府于2017年,在大林蒲和凤鼻头举办多场迁村普查说明会,并开始进行迁村普查。

2019年10月8日,行政院核定“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区申请设置计划”,总经费为新台币1,054亿元,其中589亿元用于大林蒲迁村,原地居民将被被安置在高雄国际机场北侧、交通部航港局及台湾糖业公司经管之52.4公顷土地,住商土地一坪换一坪不变,目前迁村户数是1万1753户,超过2万人。

一位长期关心空气环保问题的教授认为,林全内阁向大林浦居民道歉乃“历史性的一刻”。

20. 谢佳卿〈消失的桃花源〉《台湾源流》1996夏季刊


相关:

  • 小港区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