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迈克尔·哈内克
2020-05-11 05:36:32

迈克尔·哈内克(德语:Michael Haneke,1942年3月23日-),奥地利电影导演,生于德国慕尼黑。迈克尔·哈内克的作品可分为奥地利时期跟法国时期,以社会议题而闻名于世。他的法国时期有两部作品获得大奖:2001年的《钢琴教师》为他拿下2001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以及双料最佳男、女演员),2005年的《隐藏摄影机》再夺下2005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并在2005年的欧洲电影奖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Daniel Auteuil)、最佳剪接等等奖项。2009年以《白色缎带》在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2012年他以《爱·慕》再度斩获第6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也是三年内第二度获得该奖,成为史上第7位获得两次金棕榈奖的导演。

1942年出生在德国慕尼黑,父母是德国演员与导演弗里茨·汉内克和奥地利女演员Beatrix von Degenschild。汉内克维也纳新城逐渐成长。他后来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原本尝试成为演员,在学习音乐失败后,开始学习哲学、心理学和戏剧。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电影评论家。1967年至1970年间,他曾在德国西南电视台(Südwestfunk)担任戏剧编剧。1974年,他以电视导演的身份完成生涯首部作品。

哈内克执导的电影处女作是1989年的《第七大陆》,内容展现出描绘出暴力和大胆的风格,并在以后数十年中进一步发展。三年后,哈内克执导备受争议的电影《班尼的录像带》(),并因此成名。哈内克在2001年获得生涯首次重大且关键的成功,执导电影《钢琴教师》。它在2001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赢得了评审团大奖,伯努瓦·马西莫勒(Benoît Magimel)和伊莎贝·雨蓓也分别获得最佳男演员和女演员奖。茱丽叶·毕诺许表示有兴趣与他一起工作后,他与她两度合作,例如2000年的《错误密码》()与2005年的《隐藏摄影机》()。哈内克经常与德国演员乌尔里希·穆埃和苏珊娜·罗莎合作,他们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伴侣。

他执导的电影《白色缎带》在2009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首映。这部电影背景为1913年德国北部的一个小镇,当地发生奇怪的事件,描绘了一个类似法西斯般的氛围,当时孩子受到严格的规范,并受到大人严厉的惩罚,奇怪的死亡事件相继发生。戛纳电影节评委会授予了汉内克金棕榈奖,当时主席为伊莎贝·雨蓓,成员包含艾莎·阿基多、哈尼夫·库瑞席(Hanif Kureishi)和罗宾·莱特·潘等人。2012年,他执导的电影《爱·慕》也赢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因此,汉内克已经赢得了两次金棕榈奖,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今村昌平、达顿兄弟、比利·奥古斯特(Bille August)、艾褔·史约柏格(Alf Sjöberg)与艾米尔·库斯杜力卡齐名。

迈克尔·哈内克认为电影应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想像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哈内克认为,电影包含太多的细节和道德上的纯洁来盲目地消费观众。对于观众来说,往往难以确定哈内克电影表达出的理念和确切传达的讯息。

他的多部电影都有一个刻板的资产阶级夫妇,称为安娜/安妮和乔治,例如《第七大陆》()、《班尼的录像带》()、《大快人心》()、《错误密码》()、《恶狼年代》()、《隐藏摄影机》()、《大刽人心》、《爱·慕》(法语:)。这对夫妻的身份以及演员在不同电影中持续改变。有时,他们的姓氏为洛朗。

他执导的2012年电影《爱·慕》被奥地利选定为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代表,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且顺利赢得该奖项。

他执导过许多舞台剧,其中包括在柏林、慕尼黑和维也纳等地演出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与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的作品。2006年,他担任歌剧导演,于巴黎国立歌剧院首演莫扎特的歌剧《唐·乔望尼》,当时巴黎剧院的总经理是杰拉德·莫蒂埃(Gerard Mortier)。2012年,他在纽约市歌剧院指挥歌剧《女人皆如此》。2013年在马德里皇家剧院实现了演出。

迈克尔·哈内克的电影观注社会问题,包含资产阶级家庭与暴力问题等。

维基共享资源中与迈克尔·哈内克相关的分类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