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悉昙文字
2020-07-16 15:37:39

悉昙文字(梵语:सिद्धं Siddhāṃ,意为成就或完美;或者悉昙摩呾理迦 Siddhāmātṛkā),又称梵书、梵字,是西元约600至1200年间书写梵语的文字。悉昙文字是对笈多王朝时使用的笈多文的改良,笈多文源于婆罗米文又是藏文等文字的祖先。名称起源于在文首写悉昙章(�������(Siddhāṃ)或������������(Siddhir-astu),意为“祝愿完美”)字样的做法。

悉昙文字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并非全音素文字,因为每个字符表示一个音节,不加辅助符号时以a为元音,加辅助符号表示其他元音、鼻化音或止韵。悉昙文字多以毛笔书写,但亦可以竹笔或钢笔等书写。

悉昙梵字约于六世纪定型,并于南朝的梁代左右传入汉地。不过传入之后,并未普及。直到唐代,由于密教的兴盛,悉昙梵字才成为学习的重点。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佛经多以某种版本的悉昙文字写成,于唐宋时期最为盛行,在唐代,不但是佛教界僧侣熟习悉昙梵字,当时一般士人能书写或研读悉昙资料,例如苑咸的《酬王维》诗:“莲花梵字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禅。三点成伊犹有想,一观如幻自忘筌。为文已变当时体,入用还推间气贤。应同罗汉无名欲,故作冯唐老岁年。”,其中的“三点成伊”即指悉昙文字里的Siddham ii2.svg 音(ī)的写法,可知书写悉昙文字在当时是一种流行的风尚。

由于密教有念诵梵咒及观想种子字的修行方法,所以梵字与梵音的学习,受到特别的重视。这种特色表现于汉文佛典中,即有“梵字与汉文音译对照”的所谓新译经文出现。如开元三大士——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69-741)、不空(705-774)“新译”出的密教经典中,在以汉文音译梵文专有名词和术语时,多半会附上梵文原文。尤其是译到有关陀罗尼或梵文字母时,他们开始使用梵汉对照并列的“新式译法”,而当时的梵文即是悉昙体。

日本僧人空海在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向曾经在那烂陀寺修行的僧人般若三藏学习梵文,于公元806年归国后,将悉昙文字传至日本。此时,往印度的佛教陆上朝圣之路已经被扩张中的伊斯兰阿拔斯王朝所阻断。后来,天城体等文字在印度取代了悉昙文字,因此前者现今仅在东亚使用。悉昙梵字在唐末及五代的毁佛事件后,于汉地几乎可说完全失传了。但由于日本留学僧与唐代交流频繁,所谓“入唐八家”(最澄,空海,常晓,圆行,圆仁,惠运,圆珍,宗叡)大量自中国引入悉昙资料,因此唐代的密教与悉昙梵字之学,还有许多悉昙资料都被保存于日本。

因为佛教的真言(咒文等)需用原音念诵,而汉字被认为无法准确纪录梵语,悉昙文字在东亚保留下来,其中以日本保存最为完善。其书写在密教中使用。日本的若干教派在书写真言及经文时仍使用悉昙文字(又称“梵字”),如密教的真言宗和天台宗及混合教派修验道。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多数真言保留悉昙文字,而韩国佛教也以一种版本的悉昙文字书写“种子”音节(Bīja)。

日本法隆寺藏有两片贝叶经,由遣隋使小野妹子于大约公元609年带回日本。最下一行是字母列表。后世有三种临写本:《净严的写本》(1694年)、《慈云的刊本》(1762年)和《阿叉罗帖本》(1859年)。

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第二(三国):“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寓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开蒙诱进,先导十二章。七岁之后,渐授五明大论……”。

义净三藏《南海寄归内法传》卷第四:“一则创学悉谈章。亦名悉地罗窣睹。斯乃小学标章之称。俱以成就吉祥为目。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转。成一十八章。总有一万余字。合三百余颂。凡言一颂。乃有四句。一句八字。总成三十二言。更有小颂大颂。不可具述。六岁童子学之。六月方了。斯乃相传。是大自在天之所说也。”

指悉昙四种随缘相承。梵字本源相承有法尔、随缘二种,法尔常恒之相承系依《大日经》之说,随缘相承有四种:

在汉传唐智广794年后著《悉昙字记》和北宋惟净1035年著《景祐天竺字源》中采用了汉语音韵学的五音概念标示发音,汉传密教在此基础上还配比五声。

以k作为样例辅音。其他辅音类推。本表中去掉含相邻重复辅音的组合。本表对应《悉昙字记》的初章到第十四章。

本表和下表对应《悉昙字记》的第十五章。

以下各表对应《悉昙字记》的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

本表对应《悉昙字记》的第十六章。

悉昙文字仍然主要是手写文字。已有将其录入电脑的尝试,但收录进Unicode之前未能录入所有的合字。2014年6月,悉昙文于Unicode 7.0中正式收录,但支持字体直到最近才逐步出现。

伯希和收集的梵文心经,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大随求陀罗尼,后唐公元927年,1978年河南省洛阳市东郊出土。

大随求陀罗尼,北宋公元1006年,1978年发现于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大佛顶陀罗尼,北宋公元971年,敦煌藏经洞。

观自在菩萨千转灭罪陀罗尼,敦煌藏经洞。

无量寿陀罗尼,敦煌藏经洞。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大悲咒)梵汉对照残片,敦煌藏经洞。

悉昙文和粟特文对照的《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敦煌藏经洞。

西方三圣的种子字使用悉昙文书写。

新加坡佛牙寺龙华院的如意轮观音像,背景是悉昙文的《心经》。

悉昙文维基百科标志

五轮塔形式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用悉昙文书写。

《大方广佛华严经》里的四十二字母,用悉昙文书写。

泰国诗琳通公主的名字“玛哈·扎克里·诗琳通”

龙(那伽)在悉昙文中的写法

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悉昙文字在2014年6月16日被包含于Unicode 7.0标准中,编码为U+11580–U+115FF。

Unicode 8.0还添加了两个悉昙文字符。

《大正藏·悉昙部》日本了尊撰《悉昙轮略图抄》转载《五音之图》为:

《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五沙门慧琳释《次辩文字功德及出生次第》:“称呼梵字。亦五音伦次。喉腭龂齿唇吻等声……皆从深向浅。亦如此国五音。宫商角征羽。五音之内又以五行相参。辩之以清浊。察之以轻重。”《白虎通义》卷二“社稷”:“五声者,何谓也?宫、商、角、征、羽,土谓宫,金谓商,木谓角,火谓征,水谓羽。月令曰:盛德在木,其音角,又曰:盛德在火,其音征,盛德在金其音商,盛德在水,其音羽。所以名之为角者,跃也,阳气动跃;征者,止也,阳气止;商者,张也,阴气开张,阳气始降也;羽者,纡也,阴气在上,阳气在下;宫者,容也,含也,含容四时者也。”卷三“京师”:“(1)少阳……时为春,春之为言蠢蠢动也。位在东方。其色青。其音角,角者,气动耀也。(2)太阳……时为夏,夏之言大也。位在南方。其色赤。其音征,征,止也,阳度极也。(3)少阴……时为秋,秋之为言愁亡也。其位西方。其色白。其音商,商者,强也。(4)太阴……时为冬,冬之为言终也。其位在北方。其音羽,羽之为言舒,言万物始孳。(5)土为中宫。……其音宫,宫者,中也。”

《大正藏·悉昙部》日本淳祐集《悉昙集记》:
何故迦为牙声等耶。以舌中近腭上。开于唇跓牙锋。自两牙间而出此声。非喉唇之所发。故以迦为牙声。
者字。此开唇合齿。自齿间初发上声。渐开齿后究声。故者字云齿声。
吒字。此弹舌初发声。而后渐开口自舌端声初生。故云舌声。
多字。此以舌端著齿根间放之发声。声犹喉中发即带喉声。故云喉声。问何以不云腭声云舌声耶。答以佉字等为腭声。以吒字等为舌声也。今多字此非腭舌。故犹从喉也。
波字。此二唇相合。初开发声。故云唇声也。
问以此五声。配宫商角徴羽如何。答迦是宫音。者商音。吒是徴音。多是角音。波是羽音也。宫商等音。即牙齿等声耳。
而《大正藏·悉昙部》日本信范撰《悉昙秘传记》为: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