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贵港
2020-04-03 09:32:29

贵港市,古称贵县、贵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市境东邻梧州市,南接玉林市,西界南宁市,北连来宾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郁江、黔江横贯,于境内汇合成浔江。全市总面积10,602平方公里,人口429.37万,以汉族为主,有壮族等少数民族,市人民政府驻港北区。

秦属桂林郡,唐置贵州。贵与桂同音为名,明改贵县。明代以来一直叫贵县,是一个后现代交通带动的新兴城市。

2008年夏天原港北区政府的施工现场发现了从汉代到清代的古文化遗址,这在贵港乃至在广西首次发现的大规模考古遗址,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后,以其地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桂林郡领十二县:布山、安广、河林、广都、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增食、雍鸡,其中贵港属布山县(县治在今桂平蒙圩一带)。

北回归线横贯贵港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1.5℃,年均降雨日166天,1月均温12.3℃,7月均温28.6℃,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无霜期353天。

全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11.88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7.77万人,增长4.51%,年平均增长率为0.44%。其中,男性人口为213.39万人,占51.81%;女性人口为198.49万人,占48.19%。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51。0-14岁的人口为110.22万人,占26.76%;15-59岁的人口为249.74万人,占60.63%;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1.92万人,占12.6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6.87万人,占8.95%。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51.08万人,占85.2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60.80万人,占14.76%。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59亿元,增长15.2%,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1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82.21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159.28亿元,增长15%。

200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4329万美元,同比下降12.6%;其中出口11135万美元,增长16.9%。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2%。

贵港市汉族使用的语言,除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外,主要的汉语分支有粤语(又分为本地粤语和外来粤语)、客家语(俗称麻介)两种,另外还有少数闽语、平话等分布。贵港本地话(即贵县话)由于语音的不同,也创造了一些“土汉字”,如“妫”(妈妈)、“ 冇”(没有)等等。这些自创的土汉字多在师公戏的唱词中出现,在其他场合是不通用的。

贵港市壮族人口54万,占贵港市总人口的13%。贵港市的壮话属北部壮语中红水河土语区的东红水河土语,语法结构与各地壮族方言基本相同。贵港市地处桂东南,壮、汉两族人民长期聚居,受粤语影响,借词绝大部分都取粤语音如飞机、铁路、学校、人民等现代用词。壮话在语音、语调上也受粤语一定的影响,与桂南、桂西、桂北一带的壮话差别较大,与 上林、 武宣、桂平等地的壮话差别较小。

贵港市的壮话可分奇石、中里;东龙、古樟;三里、覃塘;大圩、附城几个方言区。各方言区的语法特点基本相同,语音、语调小有差异,不影响交谈。

贵港的瑶语(勉语)主要分布在平南县大藤峡周围,如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盘瑶勉话。

清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贵县第一所县立高等小学堂在城西兴建(今达开高中校址),光绪三十二年,建成招生。同年,陈继祖在城西怡园创办坤德女学,是贵县有女子学校之始。

贵港的初等教育完善,各乡镇都有一所中心小学和多所完全小学。

贵港市区内有贵港高级中学、江南中学、达开中学,覃塘区有覃塘高级中学、樟木高级中学、石卡高级中学,桂平市有浔州高级中学,平南县有平南中学等。

2017年3月23日,贵港市与广西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合作建设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规划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面积约1000亩,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2万余人、在职培训规模3000余人;2017年10月12日,该校在贵港市西江教育园区开工建设;2018年7月24日,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由广西物资集团筹设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批复明确该校属于公办性质的高等职业学校。

2018年6月24日,贵港市与温州弘海投资有限公司签约投资建设广西工业学院,该校属于非营利全日制民办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规划总投资约25亿元,占地面积约2000亩,全日制在校生规模2.5万余人,校址位于贵港市西江教育园区,预计在2019年秋季实现招生。

2019年2月25日,贵港市与广州优迪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建设广西对外工贸职业学院,该校属于营利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校址位于贵港市西江教育园区。

原贵港职业学院于2014年3月10日并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校区。

据民国二十三年《贵县志》载:“东湖一名东井,又名路云塘,俗称大塘,在县东一里与莲塘隔桥相望,湖广约四里,水木明瑟,风景幽静,夏时游者云集,不独为邑名胜,在西江上游亦推此湖为最巨。”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帚编职典第1437卷浔州府部载:“怪石涌出,水流石底。”宋施才诗云:“深随石窦千寻去,远自云峰万里来。”东井,因宋代诗人苏东坡题刻“东湖”二字而改名东湖。苏东坡所书的“东湖”石碑,历经数百年后,不知所踪。1894年,曾任四川布政使、清朝二品官员的贵县人陈谲补书“东湖”二字并刻碑,立于古登龙桥桥头,现今在东湖边被发现,堪称东湖的“标志物”。东湖东邻檬塘,西邻汕塘,汕塘又与井塘南涧井相连,从东、西、北三面环绕城区,形成水乡泽国,一派江南风光。而且,塘塘种满莲藕,每到夏秋之间,芙蓉出水,碧叶连天,荷花映日,香飘满城。秋冬之后,莲藕丰收,香甜藕粉,远销海外。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