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亨利·戴维·梭罗
2020-04-10 07:29:33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国作家、诗人、哲学家、废奴主义者、超验主义者,也曾任职土地勘测员。他最著名的作品有散文集《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和《公民不服从》。《瓦尔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梭罗的全部书本、散文、日记和诗集合起来有二十册,其中他阐述了研究环境史和生态学的发现和方法,对自然书写的影响甚远,也奠定了现代环境保护主义。他的文体风格结合了对大自然的关怀、个人体验、象征手法和历史传说,善感敏锐,且富饶诗意。他非常关注在险恶环境底下如何生存,同时他也提倡停止浪费、破除迷思,这样才能体会生命的本质。

除此之外,梭罗一生都是废奴主义者,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英语:Fugitive slave laws)》。他对公民不服从的见解影响了托尔斯泰、圣雄甘地和马丁·路德·金。

梭罗有时也被当作无政府主义者。虽然《公民不服从》看起来不是要推翻政府,而是要改进政府,但他在开头却说:“最好的政府一无所治;在人们准备好之前,那将是他们愿意拥有的那种政府”,暗示了他的无政府主义倾向。

梭罗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1833到1837年年间,梭罗在哈佛大学修读修辞学、经典文学、哲学、科学和数学。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不远,优美的Walden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在康科德城生活。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

在不同时期,梭罗曾靠教书与务工过活。他曾经在家族铅笔厂工作过,还发明了一种可以简化生产、降低费用的机器。

梭罗曾经旅行到过科德角、阿基奥科楚科(Agiokochuk) 和缅因州的卡塔丁山(Mt. Katahdin)。其中的缅因州之行到过卡塔丁(Ktaadn)、车桑库克(Chesuncook)和培诺伯斯科特河(Penobscot River)的东支。

梭罗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Sleepy Hollow Cemetery)。

"大部分的奢侈品和所谓的舒适生活,不仅可有可无,甚至可能会阻碍人类升华。"

梭罗除了推广远足和泛舟,也倡导保护自然资源。他也支持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美国首开前列。虽然他并非素食主义者,但是以素食为主。他在《瓦尔登湖》里写道:"从实践角度来讲,我因为卫生而反对肉食。况且,在捕捉、清理到吃下肚,一条鱼似乎不能填饱肚子。这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且多余,实在得不偿失。一点面包和马铃薯就够了,也不那么龌龊,而且省事。"

梭罗并不反对文明,也不完全接受自然,而是选择结合自然和文化的田园生活。

在世的时候,梭罗的政治文章并没有太大的回响,他的同代人视他为自然主义者,而不是激进分子。他毕生仅出版了《瓦尔登湖》和《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两本书的主题都和自然有关。然而,他留给后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名人,包括像圣雄甘地、约翰·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这样的政治家,还有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

1906年,圣雄甘地在印度进行民权运动时,读到《瓦尔登湖》。他为了反种族歧视和平反抗而入狱,在狱中他读到《公民的不服从》,并且受到启发。他为此发表了梭罗的书介,并称梭罗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贤人。 他后来说:"梭罗的理念对我影响很深,我采用了很多,而且向每一位争取印度独立的同胞推荐这本书。我甚至以《公民的不服从》来为我们的运动命名。"

马丁·路德·金在他的自传里提起,1944年他首次阅读《论公民抗命》而接触到非暴力反抗的概念。他在自传里写道:

为了阻止奴隶制度的版图扩至墨西哥,梭罗因反对这场不义之战,拒绝缴税而入狱。我由此知道了非暴力反抗的原理。他提倡不和恶势力妥协的理念使我震撼不已,让我一读再读。

我开始相信,不向恶势力妥协是一种道德责任,就和行善一样。没有人比亨利·戴维·梭罗更传神更热诚地表现这个想法。借由他的文字,见证他的为人,我们传承了这一种具原创性的抗议方式。梭罗的教诲在公民运动中重燃,甚至比以前都还热烈。梭罗倡导一个正直的人不应忍耐不义之事,而是要坚持对抗邪恶,无论场合地点,在全国各地的抗争运动,其实都是梭罗理念的延续。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