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超中性子
2020-04-01 07:06:56

超中性子(英语:Neutralino),又译中性微子,是一种由超对称所预测的假想粒子。超中性子是费米子,且电荷为零,共有四种,最轻的超中性子一般是稳定的。它们的典型标记为 N ~ 1 0 {\displaystyle {\tilde {N}}_{1}^{0}} (最轻的)、 N ~ 2 0 {\displaystyle {\tilde {N}}_{2}^{0}} 、 N ~ 3 0 {\displaystyle {\tilde {N}}_{3}^{0}} 及 N ~ 4 0 {\displaystyle {\tilde {N}}_{4}^{0}} (最重的),但当超规范子的标记为 χ ~ i ± {\displaystyle {\tilde {\chi }}_{i}^{\pm }} 时,就会改用 χ ~ 1 0 , … , χ ~ 4 0 {\displaystyle {\tilde {\chi }}_{1}^{0},\ldots ,{\tilde {\chi }}_{4}^{0}} 。这四个态是超B子、中性超W子(即中性的电弱超规范子)与中性超希格斯粒子的混合态。由于超中性子为马约拉纳费米子,所以它们与其对应的反粒子完全相同。因为这些粒子只会与矢量玻色子产生弱相互作用,所以强子对撞机不能大量生产超中性子。它们主要出现在重粒子的衰变瀑布(即拥有多个步骤的衰变过程)中,一般由含色的超对称粒子所产生,例如超夸克及超胶子。

在R宇称守恒的模型中,最轻的超中性子是稳定的,而且所有超对称粒子瀑布衰变最后都只会剩下这种粒子,最后它们就会在未被侦测的情况下离开了侦测器,因此它们的存在只能由侦测器的不平衡动量中得知。

较重的超中性子一般会衰变成一个中性的Z玻色子,及一个较轻的超中性子;或衰变成一个带电荷的W玻色子及一个轻的超范子:

各种超中性子的质谱分裂会决定什么衰变模式是可行的。

在超对称模型中,所有标准模型粒子都有对应的伴侣粒子,它们之间各量子数相同,但只有自旋不一样,与伴侣粒子相差1/2。由于Z玻色子(超Z子)、光子(超光子)及中性希格斯(超希格斯粒子)的超对称伴侣,与原粒子的量子数相同,因此它们能混合,并为质量算符产生四种本征态,也就是“超中性子”。四种超中性子中最轻的一种,在许多模型中成为了最轻超对称粒子(LSP),尽管这个角色有可能会属于其他粒子。

各种超中性子的确切属性取决于其混合的细节(例如它们比较像超希格斯粒子,还是比较像超规范子),但是它们的质量一般都在弱相互作用尺度之内(即100 GeV - 1 TeV),并且会以弱相互作用与其他粒子耦合,而其耦合强度取决于粒子特性。在这方面它们的现象学跟中微子挺像的,所以它们在对撞机的侦测器上是测不到的。

在R宇称守恒的模型中,四种超中性子中最轻的一种就是LSP。最轻的超中性子是稳定的,并成为其他所有超对称粒子衰变后的最终产物。在加速器中的这种超对称过程中,其可见的初态及终态粒子,会有很大的能量差与动量差,而这就是超对称过程的特性,因为能量和动量都侦测器看不见的超中性子带走了。这就是从标准模型背景中分辨出超对称时的重要指标。

冷暗物质是宇宙构成中未知的一部分,而作为一既重且稳定的粒子,最轻的超中性子是极佳的冷暗物质候选粒子。在不少模型中,最轻的超中性子可在早期的热宇宙中由热能所生成,并且会留下大概正确的残留丰度,这样就可以解释到观测出的暗物质是什么。质量为10–10000 GeV的最轻超中性子,是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的首席候选。

在自然中,可以通过实验间接或直接地观测到超中性子暗物质。前者的话,伽马射线及中微子望远镜在暗物质密度高的区域,例如星系或太阳中心,寻找超中性子湮灭的证据。后者的话,有特定目的的实验,如CDMS 低温暗物质搜寻计划,这个实验想要探测到WIMP对于外太空侦测器的稀有影响。这些实验已经开始探测有趣的超对称参数空间,及排除一些超中性子暗物质的模型,还有正在研发的实验升级,希望能增加仪器的敏感度。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