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高密
2020-04-18 10:44:37

高密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东部,今属潍坊市,1987年由高密县撤县设市改制而来,古称“夷维”,又名“凤城”。位于胶东半岛中部,坐落于胶莱平原之上。总面积为1526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7个镇,993个行政村,人口90余万人。东临山东省最大城市青岛,西北与安丘市,西南与诸城市,东部与胶州市,北部与平度市接壤。

高密市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也是山东省肉类生产第四大、中国第13大县市。2019年7月19日,入选中国百强县(第83名),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及2019年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

据《史记·乐毅传》载,“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高密”,为史籍首出高密一名。《水经注·潍水》:“(潍水)又北过高密县西。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

高密地处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气温12.7℃,无霜期平均212天,日照时数2453小时,年均降雨量619.6毫米。降水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季节与年季变化大,季风性特征明显。总体来说适于人类生活,但亦有气象灾害发生。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干旱等。

高密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坦荡,一望千里。南部与西部有极少数残丘,平均海拔低。受地形影响,高密土地类型以耕地为主,林地以人造林为主,草地稀少。

高密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大,因此河流流量亦变化较大。在降水较多的年份,河流水量很大;而在降水较少的年份,河流水量较小甚至会出现断流的情况。 高密水库较多,其与邻近多个县市共同管辖的峡山水库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为山东省第一大水库。其他水库有王吴水库等。

自远古时代,高密就有人类居住。据县志记载,高密在上古时属于古青、唐州,为禹封国。商周时期,高密位于莱国势力范围之内。在春秋战国时,高密归于齐国管辖。秦置高密县,治所在今高密市西北,隶属于胶东郡。西汉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度,建立高密国。位于高密南部的城阴城,为当时的高密治所。

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高密为章牟。 东汉复称高密,隶属于高密国(都城阴城)。 三国时,高密县由魏国统治,隶属城阳郡。

晋怀帝永嘉之乱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高密县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政权统治。南燕灭亡后,又为东晋所收复,属高密国。 进入南北朝时期后,开始时南朝宋尚能对高密进行有效统治,将其划归于高密郡(治桑犊,今潍坊市坊子区泉河头附近)。但随着势力的衰弱,南朝政权对于山东地区的控制力也愈加衰微,高密终归北朝所治。元魏、北齐、北周均将高密县划属高密郡,但郡治所则有所不同。(元魏治高密,即城阴城;北齐移治东武,今诸城市)。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高密县移治今柏城镇故献。初隶属于密州,后将密州改称高密郡(俱治东武,今诸城市)。 唐武德六年,高密县治移入今市区(战国前夷维国都城,汉为夷安县治)。后高密郡再次改称密州,又改其建制为州,又称高密郡,后又改称密州(俱治今诸城市)。 五代、北宋与金时,高密县均属密州(治今诸城市)。 元代,高密县属胶州(治今胶州市)。 明代,高密县改属莱州府(治今莱州市)。 清代沿袭明制,高密县仍属莱州府。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德国强占民地民房,修筑胶济铁路;6月高密县大吕庄民众阻修铁路,被德军枪杀20余人;1900年1月,高密武生李金榜等率众阻止铁路,要求改线,时任山东巡抚袁世凯下令逮捕;9月高密数百民众在南流阻修铁路,又被德军枪杀3人。是为高密事件

光绪三十年(1904年),胶州升为直隶州,高密县改属胶州(治今胶州市)。 中华民国时期,高密县先属胶东道(治今烟台市),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称莱胶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裁道,县直属于山东省政府。 抗日战争及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县境曾先后析置胶高、胶河等县。 改革开放,高密县被划为对列开放区,经济遂获长足发展。 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高密市。

明代之前的行政区划暂不可考。 明清两代,实行乡(隅)社制。 民国初沿清制,县下设区,区下设镇、乡,镇、乡下设村。后又撤区改乡(镇),再又沿之前建制重设区乡。 1951年,全县共划分为17个区。1956年,撤销其中4个区,改城关区为城关镇,全县共有14个区(镇)。1958年2月撤区,全县划为26个乡(镇)。同年9月,撤销乡(镇),成立人民公社,全县成立16处人民公社。 至1980年,全县人民公社增至20处。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复称乡(镇)。全县划为11镇、18乡。 2001年3月,全市乡镇调整为17镇、3街道办事处。2007年8月,调整为7镇、3街道街道办事处。2008年调整为7镇、3街道办事处、2区。分别为:朝阳街道、密水街道、醴泉街道、柏城镇、夏庄镇、姜庄镇、大牟家镇、阚家镇、井沟镇、柴沟镇、经济开发区、胶河疏港物流园区。2011年1月,设立咸家工业区,由原咸家乡23个村和原仁和镇的高屋村组成。2012年9月,成立胶河生态发展区,由原李家营镇57行政村组成。2012年8月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由夏庄镇的27个行政村和朝阳街道的8个社区(村)组成。2015年2月16日,胶河疏港物流园区更名为东北乡文化发展区,管辖范围扩大到2007年前原河崖镇56个村的管辖范围。2015年4月成立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由原注沟镇45个行政村组成。

下辖3个街道、7个镇,993个行政村:

2018年GDP达到673.8亿元,列潍坊市第四。三大产业中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例缓慢增长。

高密地处华北农业区,农业较为发达。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与畜牧业为支柱。近年来,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进步,农村社会发展程度不低。2018年,高密市粮食播种面积199.34万亩,增长1.4%。粮食总产量84.9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83万亩,增长6.9%。畜牧业增加值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2.8%。猪牛肉禽等肉类总产量17.76万吨,增长4.4%。

工业以纺织、化纤、建材、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为主,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制鞋劳保、食品加工、化工建材等五大产业集群企业达到367家。 2018年,高密市4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5%;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6.9%。 知名企业有豪迈科技、孚日家纺等。

服务业近年得到发展,产值不断提高。贸易、旅游、金融、酒店业为其支柱。

公路通车里程达3204.8千米,其中省道125.8千米,县道434.2千米,乡道1107.4千米,村道1537.4千米。公路密度为210千米/百平方千米,公路养护里程3204.8千米。青银高速出入口2处。

胶济铁路、胶新铁路途径高密市。共有高密站和高密南站、土庄站、姚哥庄站三个四等车站。 此外,尚有高密北站一个高铁车站。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高密市共有人口895582人。共有家庭262670户,平均每户3.23人。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共143702人,占总人口16.04%;15-64岁人口共653610人,占总人口72.98%;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共98270人,占总人口的10.97%。男性共计447238人,占总人口49.93%;女性共计448344,占总人口50.06%。本地居住的人口中,拥有本地户籍的人口为778962人,占86.97%。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像。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标签或{{efn}}模板,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标签或{{notelist}}模板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