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方孔钱
2020-04-02 06:25:46

方孔钱,又称“孔方钱”、“圆形方孔钱”、“方孔圆钱”,是古中国钱币中最常见的一种,一般以铜铸造,故俗称铜钱。方孔钱由圜钱演变而来,自秦朝统一货币,全国铸行半两钱之后,除王莽改制的短暂时间,方孔钱一直是中国流通货币的最主要货币形制,直至清朝末年该地位才被银元所取代,但中国最晚的方孔钱是民国时期部分地区铸行的民国通宝(另有袁世凯准备称帝而铸造的“洪宪通宝”,但没有流通)。

中国方孔钱的形制影响了古代周边地区的造币,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和地区均曾铸行方孔钱。

西晋鲁褒著《钱神论》以讽时弊,拟钱为长兄,字曰“孔方”,因此方孔钱也被戏称为“孔方兄”。

圆形方孔钱上的钱文印制顺序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另有部分钱币读法特殊,如天聪汗钱钱文为以左上下右次序排列。

顾烜钱志,成书于南朝梁,撰者顾烜,乃孙吴丞相顾雍之后,是最早的钱币学专著,《隋书·经籍志》记载其有钱图一卷,钱谱一卷,现已亡轶。

续钱谱,唐代封演撰,今已亡轶。

历代钱谱,宋代李孝美撰,合十卷,今已亡轶。

泉志,书成于南宋宋高宗十九年,撰者洪遵,合十五卷。

钱谱,宋代董逌撰,见载于明代陶宗仪说郛第一百二十卷,今已亡轶。

钱录,清乾隆十五年梁诗正奉敕纂辑,合十六卷,收录于《西清古鉴》附录。

相关:

网站公告: